友好往來 當前位置: 首頁>友好往來
吳海龍會長出席“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參與國際多邊合作的回顧與展望”論壇
2018-04-19
字號:
小
中
大
2018年4月17日,“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參與國際多邊合作的回顧與展望”論壇在北京大學舉行。論壇由中國聯合國協會和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共同主辦,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為支持單位。來自有關部委、國際組織駐華機構、外國駐華使館、高校和智庫以及媒體代表等約300人參加了論壇。聯合國常務副秘書長阿米納?穆罕默德為論壇發來視頻致辭。


外交學會吳海龍會長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中國參與國際多邊合作是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而逐步深入的。40年來,中國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為全球發展不斷注入新的動力,為國際治理體系建設貢獻了中國方案。當前,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缺乏代表性和包容性的單極治理體系已不符合當今世界多極化發展的趨勢。合作共贏成為許多國家認可的處理相互關系的準則。這也就是為什么中國提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要義所在。


聯合國常務副秘書長阿米納?穆罕默德在視頻致辭中指出,當今世界面臨著很多超越國界的挑戰。應對全球性挑戰需要更高水平的國際合作。她表示,中國在減貧方面對世界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中國“一帶一路”建設對推進全球互聯互通發揮了積極作用,有助于讓更多人分享全球化帶來的機遇與成果。




論壇氣氛熱烈,與會代表們圍繞“加強全球治理,實現互利共贏”這一主題,回顧了40年來中國參與國際多邊合作取得的成就和經驗,討論了當前全球治理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代表們認為,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冷戰思維是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治理體系的最大威脅,國際社會應共同維護以《聯合國憲章》為基礎的全球治理體系,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開放、公平、包容、普惠和共贏的方向發展。
論壇代表高度評價中國在政治安全、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多樣性等聯合國各領域治理中發揮的積極建設性作用和提供的公共產品,贊賞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及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期待中國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為促進世界和平和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論壇代表高度評價中國在政治安全、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多樣性等聯合國各領域治理中發揮的積極建設性作用和提供的公共產品,贊賞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及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期待中國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為促進世界和平和發展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