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往來 當前位置: 首頁>友好往來
中美走向合作的大勢是擋不住的
2020-07-09
字號:
小
中
大
——在外交學會與美國亞洲協會共同舉辦的中美關系視頻對話上的致辭

(樂玉成,2020年7月8日)

(樂玉成,2020年7月8日)
陸克文前總理、王超會長,
尊敬的各位嘉賓,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很高興出席中美關系視頻對話。新冠疫情下,面對面交流暫時還是奢望,只能通過視頻向各位新老朋友問安。很期待聽到大家的真知灼見。
最近,我參加了不少研討會,中美關系始終是熱門話題。面對百年大變局和世紀大災疫,面對各種層出不窮的新威脅、新挑戰,世界都很期待中美密切合作、積極互動,以化解危機,而現實卻是美方越來越突出對華“戰略競爭”,宣揚“脫鉤”、“新冷戰”,從而使危機雪上加霜。中美關系也因此被推向十字路口,面臨何去何從的歷史性抉擇。中美關系下一步怎么走?林肯總統曾經說過,預測未來最好的辦法就是創造未來。中美關系的未來肇始于當下的每一個判斷和決定,在座的各位都肩負這樣的責任和使命。我有幾點思考和大家分享。
一、中美關系回不到過去,但不能因此全盤否定過去。中美關系凝聚了兩國領導人包括美民主、共和兩黨歷屆政府的智慧與心血,是幾代人共同努力奠定的基礎,也包含了在座各位的付出與貢獻。中美關系為兩國人民帶來沉甸甸、看得見的好處。過去40多年僅雙邊貿易就增長250多倍,中國是美國最重要的出口市場之一,支撐了美國內約260萬個就業崗位。累計7.25萬家美企在華投資興業,絕大多數都賺了大錢。更不用說中美關系為應對全球性挑戰、促進亞太和世界和平發展所發揮的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全面否定過去40年的中美關系,說什么“對華接觸政策”失敗了,美國吃虧了,這完全不符合事實,也站不住腳。
二、中美競爭不應是“零和游戲”,所謂為打壓中國不惜付出“成比例代價”的思維很危險。美方嘴上一直講市場精神、公平競爭,但行動上卻是“武大郎開店——不容大個兒”,不允許別人比自己更優秀、更有競爭力。中國在自身快速發展的同時,對世界的貢獻有目共睹,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中國不輸出難民,更沒有輸出戰爭。然而這樣一個名副其實的“優等生”,美國不僅不認可,還不遺余力地打壓遏制,聲稱要“將中國打回40年前的原形”,這是多么陰暗的心理!包括對華為這樣優秀的中國民營企業,美方不是想著用更好的產品把華為比下去,而是借口“國家安全”不擇手段把競爭者打下去。甚至在人文交流領域美方也越來越歇斯底里,監控學者,驅趕記者,抓捕留學生,關閉孔子學院。許多中國學者和留學生反映,現在去美國成了一件很冒險的事,過美國海關要被FBI搜身、盤問,甚至可能因莫須有的罪名被抓被扣,感覺很恐怖。連美國自己的教授,僅僅因為同中方有過正常的學術交流,就被解聘甚至被捕入獄。這讓人懷疑麥卡錫主義是不是又回來了?!中美關系攸關兩國和人類的前途命運,不能被麥卡錫這樣的極端分子所綁架,不能讓他們把中美關系帶進死胡同。
三、美國真正的敵人不是中國,而是看不見的病毒和越來越多的非傳統安全挑戰。進入新世紀發生的多次全球性危機,給美國和世界造成重大損失,但根源都不是傳統的大國對抗或地緣政治沖突,而是恐怖主義、金融風險、各種病毒等。面對百年大災疫,人們最需要的是N95口罩,而不是F-35戰斗機。我們對美國內已有超過13萬人死于新冠疫情深感痛心。但中國同樣是病毒的受害者,也同樣為抗疫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和代價,美方向中國“甩鍋”推責是不公平的,也是不道德的,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病毒無國界,疫情面前無贏家。大敵當前,美國不能錯把戰友當對手,以鄰為壑,相互消耗,而應同中國和世界各國一道合作抗疫,共克時艱。
四、中美“脫鉤”不切實際,對誰都沒有好處。全球化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現實,各國間的相互聯系已深入到了“毛細血管”,不管你喜歡不喜歡,恐怕難以逆轉。疫情期間,中美人流雖斷,物流卻逆勢增加。4月份雙邊貿易額增至412億美元,中國再次成為美最大貿易伙伴,5月更是增至465億美元。美國企業仍然最青睞中國大市場。中國美國商會近期調查顯示,84%美企不愿撤離中國,38%企業將保持或增加對華投資。今年以來,埃克森美孚、霍尼韋爾、特斯拉、沃爾瑪等美國公司都在擴大對華投資與合作。下一步,中美在信息通訊、人工智能、線上教育、遠程醫療等領域將有更多合作機會。這樣互利共贏的合作為什么要人為中斷、脫鉤呢?日前,160家美國企業向美國會提交聯名信,要求取消對中國加征的關稅。信中說,2019年美民眾為此多支付了500億美元的關稅,每個家庭平均多花費1277美元。中美貿易戰使美上市公司市值縮水1.7萬億美元。“脫鉤”的后果由此可見一斑。在這里我想重申,中國將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中國對外合作的大門將向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敞開。
五、中美誰也改變不了誰,不要將中美關系意識形態化。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執政黨,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受到14億人民的堅定擁護和支持。任何割裂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血肉聯系的企圖都是徒勞的。過去幾十年,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實現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這“兩個奇跡”,也正是中國共產黨奉行的中國外交和對美政策成功推動中美合作取得如此巨大、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就。中國共產黨有什么錯呢?美方高官為何要對中國共產黨咬牙切齒、惡語相向?另外,我一直不明白,美方發展國家關系為什么總想改變對方?為什么要將自身的意識形態強加于人?為什么要阻擋一個國家走已被實踐證明是成功的發展道路?當年中美《上海公報》明確寫著中美社會制度有著本質的區別,但這并沒有影響我們建立和發展兩國關系。48年后的今天,這種區別仍然不應成為中美深化合作、邁向未來的障礙。中方一貫奉行不干涉內政原則,無意干涉美國大選。倒是美國有些人千方百計地把中國扯進美國選戰,一個勁地打中國牌,讓中國成為萬能的“替罪羊”,然后又反過來指責中國干涉美內政、影響美大選。這對中國很不公平。
六、搞反華小圈子是分裂地球村,與時代潮流格格不入。多邊主義、全球化是大勢所趨,全球合作是人心所向。各國利益相互交融,試圖排除中國、搞“平行體系”,人為分割搞兩個市場、兩個產業鏈,是開歷史倒車。針對中國搞小集團、逼迫他國選邊站隊,更不得人心,許多國家對此很反感。中國廣交朋友,廣結善緣,致力于促進互聯互通,共建“一帶一路”,同所有國家平等相待,友好合作,不可能被孤立,中國14億人的大市場也不可能被排斥。在一個日益網絡化、數字化的世界拉圈子、搞分裂,是多么的可笑,注定不可能成功。
七、正確看待中國的國際角色與作用。任何不戴有色眼鏡的人都能看見,中國是當今世界亂局的穩定力量,不斷為大變局注入確定性,為全球治理輸送正能量。面對疫情肆虐,中國展開了史上規模最大的全球緊急人道行動,向150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提供了援助,并通過視頻交流、派醫療專家組等方式同世界分享抗疫經驗。中國承諾在兩年內提供20億美元抗疫國際援助,將新冠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同二十國集團成員國一道落實緩債倡議,加大對非洲國家抗疫支持力度。中方向世界提供的口罩超過700億只,美國平均每人得到60多只中國口罩。中國對世界各國的援助與支持沒有夾雜任何私利,也沒有附加任何條件,決不是要擴大地緣政治影響,去當頭爭“老大”,而是力圖在國內取得抗疫成功的同時,為其他國家和國際社會應對危機提供更多公共產品,盡一份作為大國的責任和擔當。
八、要通過對話合作管控分歧,照顧彼此核心利益和關切。我注意到,前不久在夏威夷舉行的中美高層內部對話受到兩國和世界輿論廣泛關注。這說明中美作為兩個負有特殊國際責任的大國,越是關系困難,矛盾多發,越要保持對話,增進互信。隔空喊話、麥克風外交解決不了問題,而且還會把小問題炒成大危機。中美原有的溝通對話機制不能棄之不用,我們還要創造新的對話方式和渠道。能合作的盡量合作,一時不能合作的也要盡量管控,建立各種預警、應急、磋商機制,確保中美關系不失控不脫軌。
臺灣、香港、涉疆、涉藏等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安全,中方絕不容許任何外來干涉,我們堅決反對美國在香港國安立法問題上對中國無端指責并實施所謂制裁。我在此想強調,制訂國家安全立法是一國主權行為,是國際通行做法。美國國家安全立法有20部之多,而且還在不斷強化,為什么中方就不能做呢。而且我們立法聚焦打擊的是極少數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此舉不會影響香港的高度自治,不會影響香港居民的權利和自由,也不會影響外國投資者在香港的正當權益。我堅信,有了國安法的香港只會更穩定、更繁榮、更有吸引力。香港的未來一定會更美好!
關于中美關系的未來,我是一個樂觀派,盡管現在烏云密布,但天塌不下來,太陽總是要出來的,中美走向合作的大勢是擋不住的。中方愿始終本著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與美方共同建設一個協調、合作、穩定的中美關系。我也堅信,中美兩國人民有足夠的理性和智慧,找到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文化背景的兩個大國,在這個星球和平共存、互利共贏的相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