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往來 當前位置: 首頁>友好往來
“加強多邊主義,共創美好未來”紀念聯合國成立75周年國際研討會成功舉行
2020-09-02
字號:
小
中
大
9月1日,由中國聯合國協會和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共同主辦的“加強多邊主義,共創美好未來”紀念聯合國成立75周年國際研討會在北京成功舉行。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以錄制視頻方式參加研討會高級別會議并作主旨發言。中國聯合國協會會長、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會長王超主持會議。


聯合國常務副秘書長阿明娜、斯洛文尼亞前總統圖爾克、巴基斯坦前總理阿齊茲、吉爾吉斯斯坦前總理奧托爾巴耶夫、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馬耳他總理特使、馬常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特里戈納、聯合國代理駐華協調員洪騰、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卓越院士、新加坡前常駐聯合國代表馬凱碩、印尼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共同創始人瓦南迪、中國政府歐洲事務特別代表、前聯合國副秘書長吳紅波、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前中國常駐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吳海龍、中國前駐馬來西亞大使、前外交部條法司司長黃惠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外交學院國際法教授易顯河出席研討會并作主旨發言,聯合國駐華機構代表、中外知名專家學者、高校和研究機構代表等共100余人以現場參會和視頻連線方式參加會議。



王毅表示,聯合國成立75年來,風雨兼程,砥礪前行,有力推動了全球發展和人權事業,全球和平與穩定總體保持。以對話談判消弭分歧,用斡旋調解定紛止爭,已成為絕大多數國家的共識。面對下一個75年,國際社會應共同行動起來,堅決捍衛多邊主義,維護人類發展進步正確方向,推動聯合國事業邁上新臺階。他提出五點倡議:一是堅持聯合國的核心地位,二是堅持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三是堅持和平發展,四是堅持合作共贏,五是堅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當前,百年變局疊加全球疫情,給人類社會帶來全方位沖擊。疫情再次證明,各國休戚與共,命運緊密相連。要團結不要分裂,要合作不要對立;要共擔責任不要諉過他人。疫情會改變世界,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不會改變,合作共贏的大趨勢不會逆轉,歷史進步的潮流不可阻擋。
王毅表示,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正積極踐行聯合國的崇高理想,不斷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偉大事業。中國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和公共產品的提供者。中國將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堅定維護自身正當權益,堅定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繼續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同世界各國分享發展機遇,忠實履行國際義務,嚴格恪守國際承諾,承擔與自身國力相適應的國際責任。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上宣布了支持聯合國事業的一系列重大倡議舉措都已得到落實,為聯合國維和、反恐、能源、農業、基建、教育等領域工作提供支持,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為世界婦女事業作出重要貢獻。中國將繼續履行大國責任,展示大國擔當,做出大國貢獻,提供更多的全球公共產品,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事業添磚加瓦。中方愿同各方攜手努力,堅持和弘揚多邊主義,共同推動聯合國重整行裝再出發,朝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目標奮勇前行。

與會嘉賓圍繞“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加強聯合國作用”、“加強團結合作,應對全球性挑戰”等議題展開討論,回顧了聯合國成立初衷,重溫《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表示在當今時代弘揚《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尤為重要。新冠疫情正在威脅世界秩序,沒有哪個國家能以一已之力走出這場危機。堅持團結、反對分裂是國際社會面臨的最大挑戰,應以疫情為契機,重塑新時代全球團結,凝聚共識,建立合作、包容的多邊主義,賦予多邊主義新動能。世界衛生組織等聯合國機構在應對疫情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

當前,單邊主義和多邊主義之爭愈演愈烈,對多邊主義和國際秩序產生負面影響。“美國優先”等單邊和霸權行徑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批評和反對。代表們認為,全球性挑戰只能通過多邊方式和國際合作得以解決。應擁抱全球化帶來的機遇,不斷推動良性競爭、提高全球生產力和創新動力,推進大國合作,促進人類社會共同進步。摒棄單邊主義,推動多邊機構改革,加強全球性危機管理機制和能力建設,加強多邊機構領導力和行動力。

中國過去40年的發展成就使其有能力應對疫情帶來的公共衛生沖擊,有效遏制疫情擴散,挽救更多生命,為全球樹立了典范。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抗擊疫情中,中國向很多國家提供援助。合作應對疫情也再一次證明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性,期待中國在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繼續發揮重要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