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往來 當前位置: 首頁>友好往來
王超會長線上出席尼扎米國際中心舉辦的聯合國大會邊會
2022年9月21日,王超會長線上出席尼扎米·甘伽維國際中心舉辦的題為“和平、安全和氣候危機面臨的挑戰與相關各方應對措施”的聯合國大會邊會,并在“全球危機長期持續演變過程中的主要變化”分議題發言。

王超會長表示,當前,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疊加共振,冷戰思維回潮,全球化遭遇逆風,氣候變化等各種危機此起彼伏,全球安全環境不斷惡化,和平與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一方面,“偽多邊主義”侵蝕和平。有的國家以“多邊主義”為借口,大搞集團政治,將多邊主義意識形態化,借多邊之名行單邊之實,將少數國家制定的規則強加給國際社會,抱著冷戰思維不放,搞單邊主義、零和博弈、集團對抗那一套,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面臨挑戰。在這方面,北約東擴引發的問題和帶來的教訓是深刻的。另一方面,南北鴻溝妨礙發展。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空前壓力,氣候變化、能源危機、糧食安全、通貨膨脹等襲擾各國,公平問題日益突出,南北差距面臨進一步擴大甚至固化風險,國際發展合作動能減弱,疫情使發展中國家的處境雪上加霜,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困難重重。
王超指出,為應對當前挑戰,迎回和平,走出危機,國際社會應在以下方面加強合作:
首先,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習近平主席指出,多邊主義的要義是國際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著辦,世界前途命運由各國共同掌握。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倡導開放包容,反對封閉排他。要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堅持平等協商、不搞唯我獨尊。在國與國相互依存的今天,必須超越你輸我贏的冷戰思維,以對話取代對抗,以協商取代脅迫,以結伴取代結盟,以共贏取代零和。
其次,倡導新安全觀。中國始終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就是針對當前國際安全困境,為推動實現共同安全所指明的方向和給出的中國方案。這一倡議是開放的,我們愿同國際社會一道,通過真誠務實的對話合作,以實際行動落實倡議內容,共同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國際安全架構,為我們的后世免遭“慘不堪言之戰禍”作出應有的貢獻。
第三,謀求合作共贏。發展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是時代進步的重要標尺。使發展問題回歸全球議程核心議題才是人間正道。中國高度重視實現共同發展。習近平主席站在全人類福祉的高度,提出全球發展倡議,以構建全球發展共同體為目標,秉持發展優先、以人民為中心等理念,推動加快落實2030年議程,是向全世界開放的公共產品。習近平主席在6月宣布了包括加大對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的投入在內的一系列務實舉措,向世界無私分享中國理念、中國方案、中國智慧。
第四,完善全球治理。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已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也如逆水行舟,充滿挑戰。全球治理體系要由大家一起建設完善,沒有哪個國家或者集團有權搞“一國獨霸”或“幾方共治”,更不能以任何理由把其他國家排除在外。我們應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確保國際大事由各國共同參與,國際規則由各國共同制定,發展成果由各國共同享有。中方將同國際社會一道,致力于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包容的全球治理體系。
第五,應對氣候變化。當今時代,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國始終是全球氣候治理的行動派和實干家。中國已經鄭重宣布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雙碳目標”,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國家,積極推動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共同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中國將一如既往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和多邊合作,為應對氣候變化這一全球性挑戰作出自身貢獻。
王超強調,和平猶如陽光和空氣,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要素,普遍安全、共同繁榮是全世界人民的殷切期盼。習近平主席強調,只有人人都珍愛和平、維護和平,只有人人都記取戰爭的慘痛教訓,和平才有希望。中國將繼續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落實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開辟出邁向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的康莊大道,匯聚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