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季刊
“一帶一路”: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
胡必亮
一、為什么提出“一帶一路”倡議?
總體而言,“一帶一路”倡議是在綜合考慮了國際國內形勢后所提出的一個為解決近期以及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世界和中國發展所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的具有戰略性意義的倡議。如果“一帶一路”倡議能夠得到很好的實施,將直接有利于許多全球性問題的解決,并有利于促進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參與國經濟社會發展。
從國際角度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與下面幾個因素直接相關。
1、全球經濟的視角。2008年的金融和經濟危機波及全世界,各國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一些負面影響,其中歐盟國家受到的負面影響尤其嚴重,并且延續的時間也要更長一些(圖1)。經過各國以及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世界經濟2010年出現較大復蘇,但很快就又下滑,重現萎縮局面。
為了給世界經濟復蘇增強動力,習近平主席代表中國于2013年秋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號召世界各國共建“一帶一路”,為世界經濟復蘇提供更加強勁的動力,促進世界經濟回升向好。
首先,共建“一帶一路”直接涉及到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譬如說公路、鐵路、機場、港口、石油天然氣管道、電站(水電站、核電站等)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都將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刺激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同時也可以比較快地創造出一些新的就業機會,增加人們的收入,從一定程度上促進消費增長。
其次,共建“一帶一路”有利于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動力再平衡。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世界經濟增長主要是由發達國家驅動的;后來的情況發生了變化,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后,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快速上升,成為驅動世界經濟增長的另一個重要引擎。“一帶一路”建設將有助于進一步增強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對穩定世界經濟增長有利。
第三,共建“一帶一路”,實現全球在基礎設施、貿易投資、金融等方面更好的互聯互通,將有利于形成一種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的新機制,即由于更好的全球性的互聯互通,世界各國不同的自然資源、資金、勞動力等經濟要素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各國的比較優勢得到更好的發揮,全球實現更好的聯動增長。
2、全球化的視角。毫無疑問,全球化給所有國家的發展都帶來了積極影響。但有些學者的研究結果也表明,全球化使不平等程度進一步擴大了而不是縮小了;加上生產要素的全球化配置造成有些地區和國家出現了產業空心化現象尤其是造成了制造業空心化現象,進而造成有些地區和國家的失業率不減反升等。于是就出現了一些逆全球化甚至反全球化的現象。
問題在于,不是說你想不想要全球化的問題,全球化就是一個客觀的歷史過程,“想人為切斷各國經濟的資金流、技術流、產品流、人員流,讓世界經濟的大海退回到一個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歷史潮流的”(習近平)。正確的辦法是推進目前的全球化轉型升級,逐步形成一種具有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特性的經濟全球化。
那么如何推進全球化向好的方面轉型升級呢?共建“一帶一路”可能是一個比較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因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長遠目標、基本理念、主要做法、實施效果都與全球化轉型升級所要達到的目標以及所要推進的工作等高度一致。
3、全球治理的視角。目前許多全球性的問題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有所增加,有些方面的問題目前變得更加嚴重了。這當然與不合適的全球化模式有密切關系,同時也與目前的全球治理體系不健全不完善有直接聯系,這就是習近平主席所說的全球范圍的“治理赤字”問題。因此一方面要通過改革來提高現有全球治理體系的運行效率;另一方面則需要通過新增一些全球治理供給來更多更好地提供全球公共產品。
共建“一帶一路”就是希望一方面有助于改革目前的全球治理體系,構建起一個均衡、包容的全球治理新體系;另一方面,也試圖通過共建“一帶一路”而做大做強全球治理增量,譬如說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就是為全球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新的融資供給。
4、國際合作的視角。長期以來,國際合作模式受傳統地緣政治的影響比較大。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試圖弘揚“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以及“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金磚精神,構建不僅在區域層面上是完全開放的,而且在全球層面上也是完全開放的新的合作體系,不論大國還是小國,不論富國還是窮國,都在平等規則下平等參與、平等共建、平等受益。“一帶一路”建設不排斥任何國家,任何國家也都沒有特權。因此,“一帶一路”實際上是創新性地構建了一個新時代國際合作的新平臺,有利于加速推進構建基于區域乃至全球互聯互通的國際合作新模式,進而加快推進區域一體化乃至全球一體化進程。
5、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視角。習近平主席在許多場合下都講了關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其實質在于說明人類的前途和命運需要各國及其人民共同努力把握,因此世界各國應該團結起來,共同創造屬于人類、屬于各國人民的美好未來。如何把握好人類共同的命運呢?基本原則就是要堅持和平共處,共同發展;主要內容就在于各國共同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主要做法包括堅持對話協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交流互鑒、綠色低碳。那么如何實施呢? “一帶一路”倡議就是一個落地的平臺,通過各國共商共建共享 “一帶一路”而使我們共處的地球和共處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從國內大局來看,“一帶一路”建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1、對外開放。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進一步的對外開放的一個新舉措。因為實踐已經證明,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40年來,開放對于促進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動力與源泉。
對外開放除了促使經濟總量大幅增加外,還從結構方面促進了中國的發展,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伴隨著“三來一補”企業大量進入廣東省東莞市,不僅城鎮經濟得到了發展,廣大的農村地區也都變成了全球十分重要的生產基地,快速完成了從農業到非農、從農村到城鎮的轉型,基本實現了工業化和城鎮化。
中國發展進入新時代后,要推進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怎么做?從目前來看,就是通過與世界各國共建“一帶一路”而進一步展開并得以深化。
2、促進其他發展戰略更好地得以實施。 由于“一帶一路”建設,中國西部邊遠地區和周邊國家的基礎設施狀況得以改善和提升,經濟聯系得以加強,有利于進一步消除貧困;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通過雙邊或多邊的金融合作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這不僅有利于更好地促進中國的深度開放發展,也有利于逐步完善國際貨幣體系,特別是有利于穩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長期處于動蕩不定的金融市場。此外,通過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也將直接有利于促進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戰略得以更好實施;也可以更好促進中國文化在與世界其他文化的交流互鑒和平等對話中得以進一步繁榮和發展。
二、“一帶一路”倡議干什么?
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從五個方面共建“一帶一路”,即加強政策溝通、道路(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貨幣(資金)流通(融通)、民心相通,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五通”,這樣就基本上確定了“一帶一路”建設的主要內容。基本內涵和主要思想就是構建起更強的、更好的全球互聯互通關系,提升整個世界的互聯互通水平。到目前為止,建設的重點內容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
1、政策協調與溝通。這是共建“一帶一路”的起步性工作,同時也是基本保障。各相關國家的政府主管部門在共建“一帶一路”的基本共識與框架下,將各自的發展戰略進行深度研究、評估后,努力尋找對接點,制定出系統的對接方案,然后根據對接的發展戰略,制定相應的政策,并實現不同國家之間在政策制定方面的協調。
2、經濟走廊建設。這是“一帶一路”建設的主體內容和核心。到目前為止,各相關國家在“一帶一路”框架下規劃和建設的經濟走廊主要有以下六個。
(1)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是指沿著從中國江蘇省連云港市到荷蘭鹿特丹市的跨歐亞國際鐵路干線及其周邊地區所形成的經濟走廊。早期的這個經濟走廊的功能主要是承擔商品貨物在中國和歐洲國家之間的運送業務,“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情況就有了一些變化:一是中歐班列的數量增加很快、也增加了很多,同時開通中歐班列的城市也增加了不少。最新統計表明,僅2017年一年,中歐班列就開行了3600列,超過了自2011年到2016年底的開行數總和,同時中歐班列開行城市也由2011年不到10個增加到了35個,到達歐洲的城市數量也增加到了12個國家的34個。
另外一個變化,就是以這條鐵路大通道沿線的重點城市為基地,已經或正在建設一批特色園區,包括物流園區、貿易合作區等不同類型的園區。其中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首個園區;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也在建設中,將于2019年建成。
(2)中蒙俄經濟走廊。指的是從中國京津冀地區和東北地區向北延伸,經過蒙古到俄羅斯中東部地區的經濟走廊。建設這個經濟走廊的主要目的是將中國倡導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同俄羅斯的“跨歐亞大鐵路”建設規劃以及與蒙古國的“草原之路”倡議進行對接。
從具體項目來看,重要的建設項目有三個:一是莫斯科—喀山高鐵項目,勘查設計階段的工作已基本完成;二是中蒙“兩山”鐵路項目,從我國內蒙古阿爾山市到蒙古國東方省喬巴山市,約需要3年時間完成;三是策克口岸跨境鐵路通道項目,聯通中國與蒙古國,促進兩國貿易發展,項目目前正在建設中。
(3)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指的是從中國新疆經中亞到波斯灣、地中海和阿拉伯半島的經濟走廊。位于這個經濟走廊上的國家的合作重點主要是能源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從土庫曼斯坦到中國的天然氣管道項目A/B/C三線已經完成建設任務并已順利通氣,D線仍在建設中;中國在烏茲別克斯坦建設的安格連火電廠已經建成并發電;中國在塔吉克斯坦承建的杜尚別2號熱電廠一期工程已經并網發電供熱;中國在塔吉克斯坦承建的瓦亞(瓦赫達特-亞灣)鐵路項目已順利建成通車;中國在土耳其建設的安伊(安卡拉-伊斯坦布爾)高鐵也已成功通車;中國在烏茲別克斯坦承建的“安格連-帕普”鐵路隧道也成功完成并通車。
(4)中巴經濟走廊。指的是沿從中國新疆喀什到巴基斯坦瓜達爾港一線周邊地區所形成的經濟走廊。這個經濟走廊的建設項目涉及到交通基礎設施、能源基礎設施、港口、園區開發、海洋資源開發等多個領域。
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來看,一是喀喇昆侖公路二期擴建工程,將目前的喀喇昆侖公路進一步向巴基斯坦腹地延伸;二是建設連接從巴基斯坦的蘇庫爾到木爾坦段的高速公路項目;三是將巴基斯坦1號鐵路干線進行升級建設,更好地與中國實現交通連接。
從能源建設項目來看,一是位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薩希瓦爾電站項目已于2017年6月8日投產,大約可以解決巴基斯坦25%的用電需求;二是卡西姆港燃煤電站項目預計2018年6月完成,屆時可以解決1000多萬人口的用電問題(中國火力發電網,2017);三是卡洛特水電站項目預計2021年完工,年供電量約為32億千瓦時。
此外,瓜達爾港建設項目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項目,包括建設沿海高速公路、防波提、國際機場、自貿區基建等。
(5)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是指從中國西南經緬甸和孟加拉國到印度的一條經濟走廊,也有人稱之為“亞洲西南大陸橋經濟走廊”。其中比較重要的中緬油氣管道項目建設已經完成了,天然氣管道已于2013年10月投產,原油管道工程也已于2017年4月正式開始運營。
(6)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是指從中國西南部的云南和廣西向南經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到新加坡所構成的經濟走廊。比較重要的建設項目有印度尼西亞的雅萬高鐵建設項目、中泰鐵路合作項目、中老鐵路建設項目和中老聯合建設的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項目。
3、“多國多港”建設。這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重點內容,主要是加強沿線重點港口建設。中國國內重點建設的港口包括上海、天津、寧波—舟山、廣州、深圳、湛江、汕頭、青島、煙臺、大連、福州、廈門、泉州、海口、三亞等,同時充分發揮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特殊作用。與相關國家聯合建設的重點港口包括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港、科倫坡港集裝箱碼頭、科倫坡港口城,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緬甸的皎漂港,以色列的海法新港,埃及的塞德港、埃因蘇赫納港、達米埃塔港,新加坡港,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港、澤布呂赫碼頭,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港,馬來西亞的關丹港等。
4、中國企業“走出去”。 “一帶一路”建設,主要還是做項目,聯合起來做項目。既然是做項目,最重要的力量還是來自企業。由于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初期階段,主要都是一些與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重大項目,資金投入需求大,建設時間長,技術要求高,因此一般更適合中國的中央企業和國有企業來做;但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不斷向縱深發展,就會出現更多新的商機,也更適合于各種不同類型的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參與其中。通過調研,我發現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尤其是園區建設大大提速,泰中羅勇工業園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
5、金融創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之所以低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用于發展的資金嚴重不足,需要外來資金作為重要補充。由于目前的全球金融治理體系如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很難為這些國家提供充分的資金,因此必須通過金融創新的方式來提供新的資金供給。考慮到 “一帶一路”倡議所提出的增加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投資需求,資金的需求量就更大了,因此必須開拓新渠道。
因此習近平主席于2013年10月提出了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倡議,以支持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支持亞洲發展中國家開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2016年1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開業,當年發放貸款17.3億美元,支持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塔吉克斯坦、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基礎設施建設。絲路基金于2014年12月正式運行,截至到2017年第一季度末,已簽約15個項目,承諾投資金額累計60億美元,投資于中亞、南亞、東南亞、西亞北非的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產業合作和金融合作領域。此外,2015年7月開業的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也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了一些貸款。
中國的金融機構也通過金融創新的方式,增加對“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更多貸款。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截至2016年底,已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發放貸款超過1600億美元,重點支持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能合作、能源資源、社會民生等領域。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也都對“一帶一路”建設項目提供了巨大的資金支持。
6、全面合作。從很大程度上講,“一帶一路”倡議的要義是共建一個新的國際合作平臺,所有國家都可以通過這個新平臺開展多方面的合作包括教育、科技、環保、醫療、旅游、文化等方面的合作,最終促使人類共處的這個世界、這個地球變得更加美好。
三、“一帶一路”怎么干?
即使有了好的倡議,如果沒有好的實施方法,也難以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怎么干”的問題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基于已經積累的經驗教訓,把握下面四點十分關鍵。
1、共商共建共享。共建“一帶一路”是一個開放的系統,秉承開放包容的基本理念。在這樣一個基本理念下,各國享有平等參與的權利,其中的核心就是要考慮到參與各方的共同利益。如何從一開始就能使各方利益得到保障呢?目前采取的基本做法是實現不同參與方在發展戰略上的緊密對接,參與各方共同制定關于共建“一帶一路”的相關具體規劃,將各方利益融入其中;然后根據共建需要和參與方的實際情況,確定各自應該承擔的任務和責任;最后根據任務和責任獲得各自應該得到的利益和好處。說到底,要處理好參與各方之間的利益關系,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凡事大家商量著干,大家一起干,實現互利共贏。
2、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主體。共建“一帶一路”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頂層設計包括戰略與政策的協調與溝通等工作十分重要,因此各相關國家的政府在其中就起著特殊重要的作用。但合作的基礎主要的還是基于基本的市場規則,市場仍然是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取得最終成功的主導力量和基本保障。如果違背市場力量來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那一定是會失敗的;相反,如果企業按照市場原則來開展商業活動,即使由于政治等非市場原因而暫時影響到企業經營,最終也會恢復到市場化運行的正常軌道的。譬如說,,中國交通建設集團在斯里蘭卡承建的港口城項目,由于是在斯里蘭卡上一屆政府開始的,后來政府更替后,受到了影響,停工一年,但經過斯里蘭卡新一屆政府的認真核實后,認為這個項目完全符合市場原則,屬于商業行為,因此后來又恢復正常運行了。
不論是政府引導,還是市場主導,最終都會落到企業頭上,因為企業既是市場運營者,也是項目實施者、建設者。離開了企業,不論是政府引導,還是市場主導,都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因此,“一帶一路”建設要處理好政府、市場、企業三者之間的關系。
3、項目落地,務實合作。“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盡管涉及到許多不同層面的工作,但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具體項目上,并通過企業或公司將這些具體的項目做出來。截止到2017年5月,中國的98家中央企業,已有47家通過不同方式參與到 “一帶一路”建設中,參與項目達1676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7),主要都是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能源建設、產能合作和園區合作等方面。
3、項目落地,務實合作。“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盡管涉及到許多不同層面的工作,但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具體項目上,并通過企業或公司將這些具體的項目做出來。截止到2017年5月,中國的98家中央企業,已有47家通過不同方式參與到 “一帶一路”建設中,參與項目達1676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7),主要都是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能源建設、產能合作和園區合作等方面。
以中國交通建設集團為例,僅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公司就累計修建了超過1萬公里的公路。我到吉爾吉斯斯坦實地調研時,當地政府官員告訴我,該國80%的公路都是由這個公司修建的。此外,該公司還修建了包括肯尼亞的蒙內鐵路(從南部海港城市蒙巴薩到首都內羅畢)在內的許多鐵路、包括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口在內的許多港口等重大項目。
4、軟件和硬件相互支撐,密切結合。硬件主要表現為資金、技術等硬實力;軟件表現為文化、理念、思想等方面的軟實力。由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語言、文化、宗教、風俗習慣、傳統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如果不能相互相學習、相互理解、相互借鑒,在整個合作過程中,一定會出很多問題,并很有可能導致合作失敗。
四、“一帶一路”建設前景如何?
通過近幾年實地調研“一帶一路”建設項目,我初步形成四個方面的總體判斷:一是“一帶一路”倡議以積極的姿態回應了當前國際社會的訴求,符合歷史發展的方向與期待;二是這個倡議已經得到了一些國家的積極響應;三是共建“一帶一路”已經給參與國帶來了一些新的發展商機,并且已經開始收獲早期成果;第四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也有利于促進中國新時代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也就是說,共建“一帶一路”,對世界各國和對中國都有好處。因此我對“一帶一路”建設與發展前景總體看好。
首先,這是個積極的倡議。之所以這么講,是因為“一帶一路”很有可能至少在這樣三個方面有利于推進歷史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一是促進目前的全球化實行轉型升級,進而形成一種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新全球化,一種更好的全球化;二是提供更多、更好的全球公共產品,如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三是提供了一個國際合作的新平臺和一種國際合作新模式,所有國家都可以通過“共商共建共享”方式開展開放、包容、務實、共贏的合作。
其次,許多國家已開始積極地參與到共建“一帶一路”的實際行動中了,有的國家已經開始執行有關項目了,國際上也已經形成了一種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比較良好的氛圍。
再次,到目前為止,“一帶一路”建設已經為有些國家帶來了真實的實際好處,譬如說肯尼亞的蒙內鐵路,直接吸收了3.8萬人就業,間接帶動的就業機會更多;根據肯尼亞政府的估算,這條鐵路建成后,東非地區的貨運成本下降79%,每年拉動肯尼亞經濟增長1.5個百分點。再譬如說,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將使幾千萬巴基斯坦人從中受益。總之,通過中國企業從事一些相關項目和工程建設,可以為當地人民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改善基礎設施條件,促進當地經濟增長。
從我這幾年來從事“一帶一路”實地調研的感受來看,“一帶一路”確實為相關國家帶來了一些新的機會。新的發展機會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由于更好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所帶來的新機會;二是由于產業合作所帶來的新機會。我發現在礦業、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制造業(尤其是在鋼鐵、水泥、紡織、機械等行業)、能源(石油、天然氣、水力發電等)、基礎設施、房地產業、服務業(特別是旅游、中醫服務)等方面的機會比較大。
總體看來,“一帶一路”建設趨勢向好,發展前景樂觀。只要參與共建各國密切合作,是能夠取得好的成效的,我們這個共同的世界也會因此而變得更加美好。
----------------------------
胡必亮,北京師范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
----------------------------
胡必亮,北京師范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