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季刊
朝鮮半島無核化進程開端已啟,美朝能否相互包容是取得進展的關鍵
劉鳴 ?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
一、朝鮮半島局勢的緩和是多種積極因素疊加的結果
2017年應該是近年朝鮮半島局勢最令人難忘、最扣人心弦與跌宕起伏的一年。一方面,這源于白宮出現了一位美國歷史上行事方式最強悍、直率,決策上最出其不意,令人難以捉摸的總統特朗普。特朗普在執政后的第一階段就開始對朝執行“極限施壓”策略:先后兩次派出兩艘航母到朝鮮周邊海域施壓,頻繁地派出B-1、B-2與B-52戰略轟炸機飛越軍事分界線上空,并不停地透露各種軍事打擊方案。另一方面,朝鮮的核導一體化的發展也達到了新的高度,2017年9月3日,朝鮮進行第六次核試驗。同年6月與9月,火星-10、 火星-12先后試驗成功。11月火星-15的成功發射標志著朝鮮擁有了射程可以覆蓋美國全境的洲際彈道導彈。聯合國安理會從2006年起總共通過了十次對朝制裁案,其中2356、2371、2375、2397號制裁朝鮮決議均發生在2017年。
正當國際社會忐忑不安地關注2018年朝鮮半島緊張局勢是否會崩盤之時,籠罩在朝鮮半島上空的戰爭烏云突然閃現了一線光明,呈現出重大轉機,并隨后進入了一個一般人難以想象的快速積極發展的軌道。這種變化首先來自于朝鮮自身判斷與政策的變化;其次是韓國新總統文在寅持續的對朝發出和解的信號,搭建了平昌冬奧會這個平臺,為朝鮮展示其新政策、新形象創造了條件;其三是特朗普總統審時度勢,抓住了金正恩投來的和平繡球;其四是中國領導人由衷支持朝鮮決定走無核化道路的戰略決策,以真誠與熱情的態度歡迎朝鮮領導人兩次訪華,就無核化推進方案、朝鮮半島和平機制的建設、兩黨與兩國的友好交往交換意見,為朝鮮下一步與美國開展無核化談判奠定了外部的政治基礎。
二、《板門店宣言》標志朝韓關系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朝鮮半島形勢轉機的最初端倪是在2017年11月29日,金正恩宣布實現了導彈強國目標,并完成了國家核武歷史大業。雖然他還表示要強化核武器的質量,但隨著其在形式上實現了與中美俄等核大國等同的核地位的戰略目標,國家的戰略重心勢必將進入一個調整、發展的新階段。毋庸置疑,美國的極限施壓戰略也導致了朝鮮的資金鏈(金融)、輸油管(能源)和海上貿易等支撐體制的三大生命線岌岌可危,這也是朝鮮不得不調整政策的外因。
而為這個戰略重心調整平穩落地和提供天時地利人和契機的是延續“陽光政策”的韓國領導人文在寅,他執政后就提議韓朝聯合組隊參加平昌冬奧會,再提議緩和朝韓局勢的“柏林構想”。2018年元旦,金正恩在新年賀詞中正式表示,確保民族大事隆重舉行,彰顯民族氣概和尊嚴,參加平昌冬奧會,打破凍結的韓朝關系現狀。
在朝韓聯隊參加冬奧會之后,4月27日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與韓國總統文在寅在朝韓邊境板門店舉行了歷史性會談,會后發表了《為促進朝鮮半島和平、繁榮、統一的板門店宣言》。該宣言就改善朝韓關系提出了6條具體的措施:舉行高級別會談等各領域的對話和談判;在開城地區設立雙方官員常駐的韓朝共同聯絡事務所;舉行韓朝紅十字會會談協商離散親人團聚等問題,舉行離散親人團聚活動;連接并升級改造東海線及京義線鐵路和公路;全面停止引發軍事緊張和沖突的一切敵對行為,在軍事分界線一帶停止包括擴音喊話、散布傳單在內的一切敵對行為,撤走其工具;將經常舉行防長會談等軍事部門會談。
這個宣言總體上是象征性大于實質性,其內容并沒有超出金大中2000年訪朝發表的《北南共同宣言》與盧武鉉和朝鮮領導人金正日2007年10月發表的《北南關系發展及和平繁榮宣言》。其核心內容是雙方同意在《停戰協定》簽署65周年的今年宣布結束戰爭狀態,推進停和機制轉換,為建立牢固的永久性和平機制,努力促成韓朝美三方會談或韓朝美中四方會談。韓朝確認通過完全棄核實現半島無核化的共同目標。
但它的歷史性意義可能遠遠超出2000年《6?15共同宣言》和2007年《10?4宣言》,因為它與朝鮮七屆三中全會通過《關于宣布核經并進路線的偉大勝利》、《關于順應革命發展新高階段要求,集中全力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決議精神是吻合的。同時,金正恩對于與特朗普舉行會談所表現出異乎尋常的熱情,也從另外一個角度印證了他對解決核問題與建立美朝正常關系的真誠意愿。
在特朗普5月24日宣布取消新加坡會談9個小時后,朝鮮第一副相金桂冠就發表了語氣極其溫和的談話:“我們將愿意始終抱著寬容開放的態度給美方更多的時間和機會”,“我們希望美方知道,我們愿意在任何時候、以任何方式坐下來與美方商討解決問題”,“我們也默默期待所謂的特朗普方式能夠真正解決問題,成為一個英明的解決方案”。25日下午,青瓦臺就接到了金正恩要求進行韓朝首腦會談的提議,這是距4月27日文在寅與金正恩板門店第一次會晤后不到一個月的再次會晤,這種急迫的見面首先表明朝鮮最高領導人高度重視與特朗普的會談,他已經決心使朝美峰會終結“對抗歷史”。其次也認可文在寅是讓美朝首腦會談起死回生的不可或缺的“中介人”。雖然朝鮮5月16日借韓美進行大規模聯合軍演為由,取消了原定當天舉行的韓朝高層會談,也給韓國記者赴豐溪里參加核試驗場的關閉爆破儀式設置了障礙,但朝鮮對韓國的局部不滿并不能降低韓國在實現朝美峰會過程中的重要價值。
在近四個月的朝鮮半島局勢轉圜的過程中,朝鮮深知韓國作為主要推手的重大作用,也完全了解要確保美朝在核問題上的談判的進展,仍然需要借助韓國調和之手,其實現把國家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的目標更需要韓國的力挺。因此,既是作為回報,也是為了穩定關系,金正恩同意6月1日召開北南高級別會談,并就快速推進雙方軍方會談、紅十字會會談等達成一致。同時,還給予韓方最需要的禮物---為建立朝鮮半島和平機制進行積極合作的保證。
三、特朗普-金正恩會談計劃的反復顯示無核化進程的艱難
在韓國領導人的幕后運作與文在寅同金正恩的促膝談心下,美朝關系已經呈現出積極靠攏的跡象,美國總統特朗普對朝鮮領導人的態度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他兩次派遣國務卿蓬佩奧訪問平壤與金正恩會談,就顯示他真誠希望定于6月12日的新加坡峰會取得實質性的成果。
然而,5月24-25日間特朗普宣布取消會談,59個小時后又宣布會談按原計劃進行的這一幕,在國際政治中也是罕見的,它不僅使期望中的會談與成果籠罩在一層陰影中,也強烈反映了美朝在無核化的路徑選擇上存在著嚴重分歧。雖然特朗普與金正恩都對會談的成果抱有很大的期望,但雙方在過去20多年在解決核問題上積累的不信任是如此的根深蒂固,美朝雙方都試圖以強硬的方式主導無核化的方式與進程。
博爾頓5月13日接受采訪時所提出的無核化方式,就是“利比亞模式”,或超越了“利比亞模式”。這種全面、一攬子的無核化不僅包括朝鮮放棄钚和高濃縮鈾等核材料,廢棄核與導彈設施,更重要的是要將所有廢棄的核武器、彈道導彈運到美國田納西州橡樹嶺國家實驗室銷毀。同時,讓核研究人員轉業、放棄可以用于核的開發項目、交出生化武器。在全部完成這些無核化工作后,美國才給以安全保障與經濟援助。
顯然,朝鮮作為一個已經完成核武器發展與核運載工具試驗的國家,一個在東亞地區具有軍事實力的國家,它不可能屈辱地按照“利比亞模式”來棄核,因為這個模式等同于一種向強權國家投降。朝鮮希望通過對等的談判方式來實施有尊嚴的棄核,同時以分階段的方式來換取美國的補償。朝鮮也不可能接受類似當年對伊拉克的侵入式的核查與驗證,更不愿因為無限制延長的核查與驗證而導致美國補償遲遲不到位。
博爾頓作為小布什政府的新保守派的強硬分子,他的這次談話所定下的基調遠遠超出蓬佩奧訪問平壤時,向金正恩所作出的承諾。蓬佩奧的表述相對比較正面與靈活:即“如果朝鮮邁出大膽一步,迅速實現無核化,那么美國已準備好幫助朝鮮走向繁榮”。所以,朝鮮非常擔心一旦會談開始,博爾頓會以一種強硬的方式干預會談,不停地對朝鮮意圖提出質疑,干擾特朗普的決斷,削弱蓬佩奧國務卿務實的談判風格,最終使朝鮮在無核化過程中成為徹底的輸家。
在這種背景下,5月16日,金桂冠發表了逐條駁斥博爾頓言論的談話,“如果只是想強迫朝鮮單方面棄核,朝方對這樣的對話將不再感興趣,也不得不重新考慮是否對即將到來的美朝領導人會晤予以響應”。5月24日,朝鮮外務省副相崔善姬又發表了強硬談話,對美國副總統彭斯的不當言論進行反擊:“朝鮮從未向美國請求對話,若美國不愿同朝鮮進行對話,就不會挽留美國,”“要么美國在會談場合上同朝鮮見面,要么在核對核的決戰場上見面,這完全取決于美國的決心和做法。”
雖然特朗普針對金桂冠的談話,提出了“特朗普模式”來淡化“利比亞模式”,承諾如果朝鮮與美國達成無核化協議,美國就會承諾為其體制安全提供保障。但雙方對無核化進程、方式的裂痕已經凸顯,也正是在崔善姬直言不諱的講話后,特朗普才在5月24日宣布取消新加坡會談的。現在,特朗普已經重啟了同金正恩的談判準備工作,但是雙方在新加坡能夠達成一個什么樣的協議,特別是雙方工作層的官員在下一步落實路線圖中如何保持合作精神與相互信任,這是外界仍然存有疑慮的。
四、中國支持朝鮮半島走向緩和與無核化?
在這幾年朝鮮半島緊張局勢升級,無核化進程陷入僵局的情況下,中國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按照是非曲直決定對朝政策。首先,中國堅決反對朝鮮相悖于時代潮流、國際社會文明與規范的要求強行發展核武器;其次,在六方會談終止后,在應對朝鮮核試驗、導彈試驗過程中,中國與美國保持了充分合作,在聯合國安理會磋商、制裁決議形成過程中,中國與美國、俄羅斯等國維持了緊密的溝通合作關系;其三,對履行聯合國制裁決議,中國政府始終如一嚴格執行;其四,中國一再強調,美國應該充分考慮朝鮮的安全關切,以此作為切入口,引導朝鮮走向無核化。
為化解朝核僵局,中國多次提出“雙暫停”和“雙軌并行”思路,雖然由于各種原因朝美均沒有接受中國的倡議,但中國的外交努力從來沒有停止過。隨著朝韓關系的緩和,朝美開始探索進行直接會談,中國方面也是積極支持的。中國始終認為,朝核問題的解決,核心、關鍵是需要由美朝兩家來談判解決,因為美國仍然在朝鮮半島維持著2.8萬駐軍與大規模的進攻性武器,美朝沒有建立外交關系,朝鮮半島的停戰機制是由美韓與朝鮮共同維持著。美國也是一個可以決定朝鮮能否完全進入國際社會,享受國際社會的各種權利的關鍵國家。
中國也歡迎并支持朝韓雙方按照《板門店宣言》所體現的對話、和解與合作精神,落實好北南領導人兩次會晤的共識,持續推進和解與合作,不斷通過對話協商建立相互信任,改善彼此關系,為延續和鞏固半島緩和勢頭發揮積極促進作用。
中國與朝鮮維持著傳統友好關系,雙邊的《中朝友好互助條約》仍然有效,隨著金正恩兩次訪問中國,雙方對于朝鮮半島無核化與和平機制的建立進行了充分磋商。今后無論是朝美有關無核化與和平機制的談判,還是朝韓的交流與合作,中朝兩家均需要進行溝通與戰略協調,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證了朝鮮與美國談判過程中的平衡地位。
同樣,中美作為東北亞最大的兩個大國,也是朝鮮戰爭的參戰方,停戰協定的簽字方,雙方有義務就無核化的推進方式、責任與成本的分擔、監督與管理進行協商。中國支持分階段、同步行動與一攬子的解決方式,由于美朝對如何分解這種方式有分歧,中國完全可以作為參與方、協調人協助美朝共同制定一個公平、有效、有時間節點的方案。
未來的和平機制的構建,中國作為歷史上、國際法上的直接當事方,朝韓和平共存的外部支持方、半島的重要鄰邦,理所當然應該參與這種機制的構建過程。中國希望美朝與朝韓能夠分別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在此基礎上,中美俄三個大國也應該為朝鮮半島的永久和平提供政治上的保障,東北亞六個國家也應該共同構建一個地區安全合作機制,使朝鮮半島與東北亞的安全形成互補性的結構,最終使這個地區擺脫冷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