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季刊
互利共贏的中歐關系為世界注入穩定性和正能量
朱京
外交部歐洲司副司長
剛剛過去的2019年春天,堪稱中歐關系的“暖春”,見證了中歐關系的“高光時刻”。習近平主席春分時節飛赴歐洲,對意大利、摩納哥、法國進行國事訪問,開啟今年首訪。習主席的重要訪問致力于深化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在亞歐大陸開辟新的空間,宣示了中歐同為世界和平建設者、全球發展貢獻者、國際秩序維護者,共同致力于完善全球治理,致力于捍衛多邊主義的立場和決心,不僅僅深化了中歐之間互信與合作,而且為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注入新的強勁動力,為充滿變數的世界注入了穩定性、確定性和可預期性。
4月,李克強總理赴比利時出席第二十一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赴克羅地亞出席第八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并訪問克羅地亞。第二十一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發表了內容豐富、積極平衡、具有實質意義的《聯合聲明》。這是雙方平等協商、互利共贏的結果,展現了中歐共同維護多邊主義、攜手應對全球挑戰的廣泛共識,在經貿投資、互聯互通、科研創新、人文交流、全球治理等一系列合作領域明確了雙方努力方向,設定了明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栗戰書委員長、王岐山副主席今年首次出訪也選擇了歐洲,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舉行新一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首次同歐盟國家外長舉行集體交流。歐方多位領導人接連訪華,迎來了中國外交的“歐洲季”。雙方密集的高層交往為中歐關系作出了具有戰略高度的頂層設計,為中歐關系發展指明了方向,也是當前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高水平、全領域運行的寫照。
當前,中歐互利共贏合作蓬勃發展,全面推進,體現在:
一、中歐是重信守諾、攜手深化務實合作的好伙伴。“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當前中歐雙方正積極落實領導人訪問達成的重要成果。中意雙方積極推進2020年互辦文化和旅游年籌備工作,首次財長對話于7月10日在米蘭舉辦。中法乏燃料后處理廠談判取得重要進展,法律和司法對話機制正式啟動。中國同歐盟簽署了《民用航空安全協定》和《關于航班若干方面的協定》,同時雙方不斷加緊推進中歐投資協定和地理標志協定談判,力爭按商定的時間表完成。中歐雙方將領導人共識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表明雙方信守承諾,致力于進一步深化開放和務實合作,顯示了對深化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決心和信心。誠如容克主席對中歐簽署民航協定的評價:“在愈加不確定的世界中,歐洲同中國的伙伴關系比以往更加重要,雙方應該沿著合作之路走下去。”
二、中歐是著眼發展、攜手擴大互利共贏的好伙伴。中歐關系“高光時刻”的基礎是雙方長期以來廣泛深入的合作。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中歐貿易規模增長了250倍。歐盟連續15年成為中國最大貿易伙伴,去年雙邊貿易額創下6821.6億美元的歷史新高。中國也多年保持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的地位。中歐雙向人員往來去年接近800萬人次,每周有600多個航班往返中歐兩地。中歐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16年來,各領域合作給雙方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正在成為中歐合作的新亮點。“一帶一路”倡議與全球化時代下構建大市場、實現大聯通的普遍訴求相契合,與歐盟促進地區融合發展、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主張有重要交集,體現了中歐間的共識,也得到包括歐洲在內的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今年4月,10多位歐方領導人和高級代表來華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啟了中歐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新篇章。正是基于雙方對合作的需求,中歐共同建立了互聯互通平臺和共同投資基金,啟動了具體項目合作。歐洲議會歐中“一帶一路”政策溝通委員會、德國“一帶一路”倡議協會等機構陸續成立,顯示出歐洲各界對中歐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興趣更大,信心更強。
三、中歐是有責任擔當、攜手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好伙伴。當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嚴重沖擊國際秩序和多邊貿易體制。個別國家濫用關稅和“長臂管轄”,肆意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泛安全化,更擾亂了全球的產業鏈和供應鏈,也直接威脅包括中國和歐洲在內的世界經濟增長。中國和歐盟作為國際社會兩大力量,選擇什么樣的方向、提出什么樣的主張,對國際秩序和格局的發展變革調整將產生重要影響。中歐關系已遠遠超越雙邊合作的范疇,具有突出的戰略性和全球意義。
面對要單邊主義還是多邊主義、要保護主義還是自由貿易的緊迫命題,中國和歐盟已經給出了明確答案。中歐都支持多邊主義,主張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支持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支持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反對單邊行徑和貿易保護主義。這是中歐面對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作出的戰略抉擇,也是雙方對人類社會應有的歷史擔當。
四、中歐是相互尊重、攜手促進開放包容的好伙伴。中歐所處地域不同,歷史文化、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各異,在一些問題上有不同觀點乃至分歧都是正常的。合作體量大了,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甚至摩擦。但中歐間不存在根本利益沖突。面對分歧,關鍵是如何對待、如何處理。最重要的是以開放的心態看待彼此,通過合作協商妥善管控進而解決分歧。歐盟的格言是“多元一體”,中國人講“和而不同”,二者的實質是一致的,中歐建交44年的實踐也證明,只要雙方相互尊重、相向而行,就可以不斷增進共識、縮小分歧,實現互利共贏。中歐加強對話合作符合雙方根本和長遠利益,對世界的和平穩定繁榮也具有重要意義。
在當前國際形勢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中歐應當以全球視野、戰略高度和理性思維,進一步加強溝通合作,共同應對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老問題和新挑戰,共同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不確定性日益突出的世界注入穩定性和正能量。
首先,中歐要為世界的持久和平作出貢獻。多年來,歐盟通過自身理念和實踐向世界證明,各國人民可以跨越歷史恩怨、文化隔閡,實現共贏。作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的兩大力量,中歐應當攜手并肩,合力打造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國際關系。中方始終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和發展中歐關系,支持歐洲一體化,因為歐洲一體化進程符合世界多極化的方向,一個團結、穩定、開放、繁榮的歐洲同樣有利于中國。我們希望歐盟同樣保持對華政策的連續性,同中方一道制定下階段雙邊關系中長期戰略規劃,共同努力推進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建設。
第二,中歐要對世界的普遍安全作出貢獻。當前國際安全問題的內涵和外延都在進一步拓展,面對恐怖主義、核擴散、重大傳染性疾病等風險,中歐雙方利益交融、安危與共。中歐雙方應當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尊重和照顧彼此合理安全關切,統籌維護傳統和非傳統安全,以對話協商、互利合作的方式解決安全難題。中國愿繼續同歐盟在雙邊、地區和全球層面加強對話協作,共同倡導和踐行多邊主義,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
第三,中歐要為世界的共同繁榮作出貢獻。面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中歐應當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雙方應當加強全球經濟治理合作和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通過中歐世貿組織改革聯合工作組等渠道,就世貿組織改革事務加強溝通。中歐要繼續共同推進亞歐互聯互通,加強“一帶一路”倡議同歐盟“歐亞互聯互通戰略”對接。中歐要打造促進自由貿易的新高地,爭取明年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并早日開啟中歐自由貿易合作進程。中歐在科技創新、經濟金融等領域合作潛力很大,深化雙方務實合作有利于更多惠及中歐人民,也有利于為世界經濟全面可持續增長提供新動力。
第四,中歐要為世界的開放包容作出貢獻。中歐同為有著悠久歷史的偉大文明,文明的多樣性應當成為文明進步的動力。我們愿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中歐文明交流對話,在交流互鑒中共同發展,使文明交流互鑒成為增進中歐人民友誼的橋梁。我們希望同歐方一道,不斷探索文明互鑒的新領域、新模式、新方法,促進雙方在社會保障、文化、衛生、體育等領域的合作,也希望中歐人員往來更加便利化,盡早實現中歐人員往來和移民領域對話路線圖第二階段目標。
第五,中歐要為世界的清潔美麗作出貢獻。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地球正在承載越來越大的環境生態壓力。氣侯變化等重大問題給包括中歐在內的國際社會帶來日益嚴峻的挑戰。中歐雙方應當共同努力,共同推進“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完善全球發展伙伴關系,加強水資源、海洋、環境、循環經濟等領域的合作,積極落實中歐能源合作路線圖。我們愿同歐方一道采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等新挑戰,攜手推動《巴黎協定》后續談判和有效實施,積極建設和完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共同推動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為共同呵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