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季刊
在“新中國人民外交思想研討會”上的發言
李小林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
首先,我代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向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建會70周年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外交學會的全體同仁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建會70周年這一重要時刻,中國人民外交學會舉行“新中國人民外交思想”研討會,以人民外交或者我們稱之為民間外交為主題,回望過往歷史,總結當前經驗,展望未來發展機遇與挑戰,對于我們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外交思想,進一步夯實中外友好的社會和民意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積極開展人民外交,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努力從事民間外交,二者像雙星閃耀一樣共同為促進中外人民的相互了解與友誼發光發熱。作為民間外交戰線的一名老兵,我愿借此機會談談我的一些體會和思考。
民間外交是中國共產黨群眾路線方針和統一戰線理論在外交領域的理論創造和實踐創新,是新中國總體外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要義。
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周恩來同志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就親自策劃、指揮、參與民間外交活動,培養了斯諾、史沫特來、斯特朗、路易?艾黎等許多同情、支持、宣傳我黨革命事業的國際友人。
新中國成立后第二天,即1949年10月2日,以郭沫若同志為會長的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簡稱“和大”)宣告成立,一大批優秀外交人才匯聚“和大”,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民間外交工作。之后,按照中央統籌和指示,中國人民外交學會、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等民間外交機構也相繼成立,按照“民間先行,以民促官”的方針,廣泛開展民間外交工作,為新中國贏得國際認同與人民支持作出了杰出貢獻。
改革開放以后,新中國與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已建立了外交關系,但民間外交不但沒有被削弱,反而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大量民間外交機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形成了百花齊放、百舸爭流的良好局面。各種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成果務實的民間外交活動增進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了解和友誼,也幫助中國人民更好地認識世界、向世界學習。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民間外交工作取得的成績獲得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和積極評價。2012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同志在會見我會全國理事會全體成員時,擲地有聲地強調:民間外交只能加強,不能削弱!2014年,習近平主席在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60周年紀念活動上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民間外交在國家總體外交中的重要地位,希望全國對外友協作為民間外交的重要組織力量,為加深人民友誼深耕細作、為促進國家關系鋪路架橋、為推動國際合作穿針引線。各位同志、各位朋友,
我從1975年大學畢業跨進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的大門,迄今從事民間外交工作已45年。在這漫長的歲月里,我真切體會到只有緊密圍繞國家總體外交大局,民間外交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習近平主席指出,我們的事業越是向縱深發展,就越要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在新時代,我們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矛盾、解決矛盾,才能使民間外交工作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我認為以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導,新時代民間外交工作應著力研究處理好以下幾對關系:
一、 統與放的關系
黨對外交工作的絕對領導是新中國外交70年取得輝煌成就的關鍵之所在。在民間外交工作中堅持黨的絕對領導,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持“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是新時代做好民間外交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證。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的決定中指出:深入推進涉外體制機制建設,統籌協調黨人大、政府、政協、軍隊、地方、人民團體等的對外交往,加強統籌協調,發揮各部門群體積極性,有針對性地開展對外友好交往。與此同時,也應充分考慮民間外交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二、 義與利的關系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奮斗目標。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中華民族歷來主張“君子義以為質”,“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風物長宜放眼量,義利之間其實是相互轉化的,一國幫助他國,既有利于他國增強自生能力,更有利于自身實現持久繁榮。當前,我們在開展民間外交工作一定要重情重義。互利只是友誼開始的基礎,情義才是友誼長存的紐帶,我國古人早已明言: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敗則傾。好朋友、真朋友不是靠幾次推杯換盞可以換來的,而是經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風風雨雨的時間沉淀,彼此之間相扶相依共同走過來的自然結果。習主席講“義利兼顧”、“以義為先”,必要時甚至要“舍利取義”,對我們做好新時代民間外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三、 上與下的關系
民間外交的根本屬性是人民性,這就要求民間外交工作必須要接地氣、懂民情、連民意、惠民生。過去一段時間,外賓來訪時往往上面的城市去得多,下面的農村跑得少;上面的領導見得多,下面的群眾談得少;上面的會議參加得多,下面的走訪安排得少。上述作法不利于我們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經驗。近年來,全國對外友協做了一些有益的創新,除安排一些必要的領導會見外,更多地安排外賓下基層,走入科技園區、城鄉村鎮、工廠社區、企業高校,親眼去看我們政策的落地效果,親耳去聽我們群眾的所思所感,親身去感受我們黨員干部為民服務的真誠奉獻,然后讓他們自己去判斷和體會中國制度、中國理論、中國道路正確與否、何為偉大。我們發現,這種啟發式、體驗式、互動式的下基層活動,遠比在會議室里聽干巴巴的口頭介紹要有效、有趣、有意義得多。對外工作更應注重不忘老朋友,廣交新朋友。
四、斗與和的關系
習近平主席指出,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黨領導的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正在如火如荼進行,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我們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臨著一系列重大風險考驗。勝利實現我們黨確定的目標任務,必須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
從當前國際關系發展走向分析,在未來的民間外交工作中,我們面臨的挑戰只會更加復雜、更加嚴峻。我們也深刻體會到在敢于斗爭的同時,我們更要善于斗爭,按照習主席的要求,注重策略方法,講求斗爭藝術。斗爭絕不是簡單的你輸我贏、你死我活。斗爭的最高藝術是團結最廣大的朋友,孤立最少數的敵人。在涉及我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則問題上,民間外交工作必須敢于亮劍,堅決斗爭。在一般性問題上,我們也要堅持求同存異,注意方式方法。說好話的國際友人一定是好朋友。持不同政見,敢于直言的人是我們工作的重點。化敵為友才真正考驗我們的執政能力以及民間外交的魅力所在。
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必須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我們要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對外工作理念,使我國對外工作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在新中國70年偉大奮斗中孕育而生的民間外交與人民外交,正是中國外交工作最具本土特色的實踐成果之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全國對外友協將繼續與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彼此支持、相互協力,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攜手并肩學習和踐行習近平外交思想,不斷提高辯證思維能力,適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力爭開創新時代民間外交與人民外交工作的嶄新局面,在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時代舞臺上協力演奏出高山流水、琴瑟和鳴的交響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