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季刊
世界經濟大衰退的特點和中國經濟增長的態勢
陳文玲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
今年上半年,我們面臨的國際形勢非常嚴峻,挑戰之大超出所有人的預期;世界的變化之巨,超過所有人的預期;中國抗擊疫情,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經濟恢復的速度和取得的成就,也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今年對中國經濟的預期,最高時達1.9%,后來調到1.2%,再后來調到1.0%。在疫情和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面前,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經過全體中國人民,包括企業、政府的努力,中國二季度就已經實現了正的3.2%增長,轉負為正,來之不易。這為全年的經濟實現正增長和超出三大組織預期,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條件。
一、世界經濟大衰退的特點
從國際形勢來看,今年上半年可以概括為5個“失”,即疫情失控、經濟失速、政策失靈、民主失真、治理失序。圍繞這五個方面對上半年國際形勢展開分析,不只是為了說明中國偉大,而是說明世界現在面臨著如此嚴峻的形勢,應該充分肯定中國做出的努力,應該尊重中國做出的貢獻,一些國家應該轉變對中國的變態心理,走向全球通力合作,挽救世界經濟,使世界經濟,包括疫情,能夠轉危為安,這是中國努力的目的。我們不是為了凸顯中國比別人偉大,而是為了凸顯中國經過努力可以做到的事情,其他國家參照中國的做法,吸取中國的經驗教訓,也是可以做到的。
(一)疫情失控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確診人數超過4000萬人,死亡超過100萬人。疫情失控表現在三方面:
首先是美國疫情的失控,美國感染人數穩居世界第一位。從美國發生第一例疫情,到特朗普總統戴上口罩,竟然經歷了101天。現在不戴口罩在美國和其他一些西方國家成為“政治正確”,從政客到一些民眾,認為戴口罩侵犯了人權。我認為,在疫情中暴露出來一些西方國家的偏見,表明他們原來認為無限正確的價值觀有多么扭曲。現在美國確診人數超過800萬人,死亡超過20萬人。20萬人的生命都不能換取一個常識,可見反智主義有多么嚴重。
據《華盛頓日報》報道,美國政客自己的低能與偏見導致疫情抗擊不利,不斷甩鍋給中國、WHO、歐洲、國內民主黨甚至在抗擊疫情中功勞最大的美國傳染病權威專家福奇。前一段北京出現了疫情,美國一些政客心理稍微有點平衡,他們希望中國疫情再度來襲。結果北京不到一個月就控制住了,二季度中國的經濟數字還這么亮眼,他們的心理又有點失衡。我個人認為,美國政客的心理不要失衡,實際上是你們選擇的道路錯了,才導致自己國家疫情失控。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醫療條件最好、科研水平最高,但美國疫情卻失控了,這一點也超出所有人的預料,發人深思。
第二,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疫情突飛猛進,已經失控。比如說巴西,巴西開始的時候是排在全球100多位之后,現在是高居第三位,它的疫情非常嚴重,確診病例已經超過500萬例,死亡病例超過15萬人。巴西總統率先患上了新冠,這也和他的理念有很大的關系,巴西總統被稱為是“巴西的特朗普”,所以,不論哪個國家,按照特朗普這樣的路子走,疫情失控是必然的。再比如說印度。印度原來是控制比較好的,但現在已經排到第二位了,印度確診病例已經超過了700萬,死亡病例超過10萬人。這些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疫情非常嚴重,有的已經失控。
第三,原來遠離新冠疫情的一些板塊和地區,如非洲和拉美國家,目前疫情也急劇蔓延,全球200多個國家已經出現疫情。除了中國疫情可防、可控、可追蹤、可治療,一些國家基本控制,其他國家都面臨著極其嚴峻的挑戰。
(二)經濟失速
疫情失控以后,經濟肯定是要停頓。各國必須要在人的生命、抗擊疫情和恢復經濟之間加以平衡。因此,全球面臨著極其嚴峻的挑戰,這次世界經濟失速,使世界經濟陷入了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大衰退。IMF、世界銀行、OECD、美聯儲、歐盟委員會相關機構,以及各個國家的相關機構都做出了判斷,盡管數字不一樣,但是它們的結論都一樣,就是世界經濟進入了二戰以來、有認為是1929年、1930年大蕭條以來,有認為是2008年以來,經濟最糟糕的時刻。從實際情況看,起碼是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大衰退。
這次經濟大衰退有五個特點:
第一,世界經濟陷入同步性衰退。即發達經濟體、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貧困國家同步進入衰退,無一例外。世界銀行預測,全球占93%的經濟體陷入經濟大衰退。發達經濟體2020年經濟活動萎縮7%,新興經濟體將收縮2.5%。
第二,經濟大衰退的程度極深。中國一季度經濟增長-6.8%,程度可以說是很深的,是改革開放以來唯一的一次負增長。中國2019年GDP增長6.1%,一季度是6.4%,從6.1%到一季度-6.8%,等于一下子差了13%。當然,中國經濟增長二季度已經由負轉正了,增長3.2%,但主要靠投資拉動。按照OECD預測,全球經濟今年將下滑6%至7.6%以上,世界銀行預測將下滑5.2%以上,IMF預測將下滑4.9%以上。OECD預測,日本經濟將萎縮6%,在最壞的情況下會萎縮7.3%;歐盟、歐元區將萎縮9.1%;美國將萎縮7.3%,最壞的情況下萎縮8.5%。現在全球第二波疫情又開始蔓延,歐元區經濟將萎縮11.5%,其中法國會萎縮11.4%,英國會萎縮11.5%。IMF6月份對世界經濟的預測和4月份僅差兩個月,但對世界經濟的預測,轉衰的程度更深了,4月份預測全球經濟增長是-3%,疫情控制不住會-6%以上,而6月份預測,全球經濟最低-4.9%以上。這次疫情帶來的損失高達12萬億美元,比上一次2008年次貸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的損失要嚴重得多。
第三,經濟衰退時間持續長。這是這次經濟大衰退的一個特點。一般來說,經濟增長速度低于3%持續兩個季度,就應該視為經濟衰退。今年以來,實際上從二季度世界經濟就進入了衰退,今年經濟衰退肯定不只持續兩個季度,也不只持續四個季度。照現在美國疫情的發展速度,巴西和印度等國家的發展速度,今年年底全球疫情肯定還不能控制得住,如果疫情控制不住,世界經濟衰退的時間會更長。按照基辛格從政治角度的說法,這場疫情會影響到幾代人。從經濟角度來說,世界銀行、IMF和OECD三大機構同時預測,今年肯定是經濟大衰退,雖然預測2021年世界經濟會轉為正增長。但是能不能真正實現正增長還有待觀察。即使轉為正增長,也會低于這幾個機構預測的經濟恢復數值,因為這次疫情影響程度之深,短期內難以扭轉頹勢。
第四,這次經濟大衰退波及面寬。世界銀行預測,全球人均收入預計下降3.6%。這是按照全球人均的水平,還不算極端貧困的國家,如果算上就下降得更多了。190個國家人均收入下降,數百萬人會陷入極端貧困之中。不論是在2008年,還是在1929年、1930年,收入下降的面都沒有這么寬。全球性企業破產潮、失業潮會像潮水般涌來,很多人的生存、生活會非常困難。
第五,世界經濟恢復增長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第一個變量當然就是當前的疫情繼續發展與惡化;第二個變量是美國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民粹主義;三是美國大選、英國脫歐;四是世界上大國的競爭博弈,一些地方的局部戰爭;五是一些國家的天災人禍,包括蝗災、水災、旱災等。經濟失速不是靠哪一個國家的單一力量可以解決的問題,即使中國控制住了疫情,現在是世界經濟唯一最穩定的根據地,但是僅憑中國一國之力,也難以使整個全球經濟恢復增長。
(三)政策失靈
政策失靈也是當前非常突出的問題。當前全球貨幣政策已無太大空間,美國連續實行貨幣放水,政府財務報表負債,從去年的4.5萬億美元,上升到現在的7.3萬億美元,增長了近3萬億美元。其中第一次救助經濟、紓困2.2萬億美元,現在再準備出臺2.5萬億美元。3月份美元利率已經降為零利率。效仿美國采取寬松貨幣政策,加快印鈔的國家已經超過40多個,實行負利率的國家已經超過了30多個。今年3月美國實行無限量寬松貨幣政策時,跟進的就有35個國家。所以,現在全球很多國家貨幣政策已經失效,利率負利率,國債負收益,印了這么多鈔票,貨幣政策如果再加碼,經濟就一定會崩盤。我國也有些人提出來財政政策貨幣化,我認為這種思路如果轉換為政策,將是非常危險的。貨幣政策空間被嚴重擠壓,如果美國繼續無底線寬松,對世界經濟是一種災難。這些廉價的鈔票,印出來的鈔票,將來流到哪里,哪里就是災難,流到哪個市場,就會給哪個市場帶來重創。這種廉價鈔票沖進來之后,它收購的是優質資產,攪亂的是市場秩序。我認為,作為救助經濟紓困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是必要的,例如G20抗擊疫情特別視頻會議倡議,全球拿出5萬億美元紓困。但現在的問題是大規模印鈔,一部分確是紓困,很大一部分進入各種市場,包括股市和房市。
財政政策的空間也被嚴重擠壓。現在各國采取的絕大部分是財政政策救助經濟,有經濟學家對財政政策做了一項分析,估算全球用財政政策救助經濟,合計56萬億人民幣,即8萬多億美元。我個人認為,全球56萬億元可能還是保守的數字,一些國家救助經濟財政支出已經占到GDP的40%,印度占到了GDP的20%,等等。所以,原來各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包括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均已經失靈,就業更是束手無策,大量的破產失業,這個全球性問題,只要經濟不恢復,就很難緩解或者解決。
(四)民主失真
民主失真也是全球性的問題。這個問題雖然看起來和經濟關聯度不大,但實際上它也直接影響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比如說西方對待疫情的方式、西方的執政理念,實際上導致了這場疫情的迅速蔓延和急劇惡化。有的美國人在辯論的時候甚至說,我的呼吸是上帝給我的權利,上帝向我呼入了一口氣,使我有了呼吸的權利,你們不能剝奪上帝給我的權利。從政客的這種執政理念,將群體免疫和不戴口罩作為政治正確,將病毒政治化,到西方一些民眾形成的這種文化價值觀,反智主義蔓延和泛濫,所以,在一些國家疫情就難以控制。比如,美國一家飯店店鋪門口公開寫著,到本店不用隔離、不用保持距離、不用戴口罩,可以擁抱,歡迎入住等。這是與特朗普總統相呼應的一些做法,在美國疫情這么嚴重的情況下,總統大選演講照樣進行,而且群情激揚,很大部分民眾都沒有戴口罩,人員非常密集,這就是西方所謂的民主。在新冠疫情這個大考中,這種民主的失真真的導致了一場大災難。美國一天新增確診數萬人不足為奇,這真的是一種民主失真的結果。
這種民主失真導致了疫情的加劇,當然不僅是美國,也包括其他一些國家。所以,看起來這是一個制度之爭,好像和經濟關系不大,但是意識形態以及制度的差異,直接對疫情的控制產生了影響,而疫情的控制又直接關系到經濟的增長。
(五)治理失效
治理失效,或者叫治理失序,也是比較嚴重的問題。現在有人在美國紐約建立了一個特朗普死亡時鐘,56英尺高,時鐘每天顯示本來可以不必死亡的人數。在紐約原來有一個美國國債時鐘,國債時鐘就是為了控制美國發債,因為美元和黃金掛鉤,各國貨幣跟美元掛鉤,美元的信用就是全世界的穩定之錨,所以要控制美國國債。這個時鐘的極點是十萬億美元,但到2008年就已經失效了,因為在2008年之前的很長時間內,美國增加印鈔不到10萬億美元,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連續四輪寬松貨幣政策,就已經超過了十萬億美元,而現在已超過了25萬億美元。到今年年底,預計美國政府債務報表會超過9萬億美元,美國國債會超過27萬億美元。
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在抗擊疫情和本國經濟治理上已經失效,在全球治理上,它也發揮不了領導者的作用。美國目前已經從13個國際組織“退群”。在全球需要合作抗擊疫情的時候,美國毅然退出了世衛組織(WHO),明年7月6日正式生效。現在美國大選正在進行,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已經表態,如果他當選美國總統,他將第一時間恢復美國在WHO的地位。美國不僅退出了WHO,WTO也被美國基本上攪得停擺了。美國還退出控制軍事行動的《伊核條約》《中導條約》《開放天空條約》等。美國的相關行為,在國際安全方面給全球治理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疫情失控、經濟失速、政策失靈、民主失真、治理失序這五大問題,是世界經濟難以很快出現轉機的重要原因。中國出現了重大的轉機,取得了美國以及國際組織也沒有預料到的成就,當然,連我們自己也沒有預料到。這就給世界一個非常重要的啟示,即世界上的西方國家,特別是疫情嚴重的國家,特別是以美國為首的打壓、遏制、圍堵中國的國家,應該深刻地反思,中國是圍堵不住的。中國有規模巨大的市場,有完善的制造業體系,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有制度的優勢,中國具備可以形成國內內循環的條件,能夠“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所以,中國是擋不住的,遏制中國、打壓中國,圍堵中國,其后果必然是倒逼中國加快發展,加快補短板,加快形成更為配套、更具創新能力、更具核心競爭力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使中國能夠在下一輪國際競爭中真正勝出。
二、中國經濟是全球經濟恢復增長穩固的根據地
到去年為止,“一帶一路”沿線相關國家和地區貨物貿易總額已經達到了6萬億美元,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相關國家的貿易,已經占到貿易總額的30%左右。今年上半年,我們和東盟的貿易額達到2.07萬億元人民幣,已經超過了歐盟,東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美國下降到了第三位。
中國現在也正在布局面向未來的新基建、創新工程、人才培養、對外開放,推動進一步深化改革。中國邁向未來的戰略目標是清晰的,戰略步驟是正確的,特別重要的是,全國人民出現了空前的愛國熱情。哈佛大學最近發布報告,連續13年抽樣調查和采訪幾萬名中國人,結論是93.1%的中國人對中國政府是滿意的,這個比例超過了所有的國家。
中國前進的步伐是任何人也擋不住的,美國一些政客必須回頭是岸。其實,疫情嚴重的美國更需要和中國合作。中國是一個有胸懷的國家,只要能夠面向未來、真誠合作,中國仍然會真誠地幫助美國從疫情中走出來,使世界經濟恢復動力。如果兩個經濟大國能夠同時實現經濟復蘇和增長,整個世界就會好很多。
2020年上半年中國外貿進出口好于預期,6月份當月進出口雙雙實現正增長。在當前國際疫情還有很大不確定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增長的態勢是世界經濟恢復增長的最大希望。
首先,中國經濟增長的態勢是可以保持的。而且,戰勝疫情的同時,還可以實現穩中求進、穩中求好、穩中求遠。之所以說中國發展態勢沒有問題,客觀地看,中國已經是貨物貿易的第一大國,從2013年一直保持到現在,疫情之后這個優勢仍然在,來自國際市場的份額仍然在。中國具有制造業的配套生產能力,很多制造業領域有國內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其實,國際貿易只是一種交易手段,實質上是一個國家的制造業生產能力,看一個國家能生產多少可輸出的商品,看一個國家的制造能力是否強大。中國制造能力在2010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位。2019年占全球制造業產值的比重分別為30%左右,中國制造業的配套能力,具有全球的39個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是全球產業配套體系最完備的國家。可貿易的商品實際上就是制造業的能力,這是我們保持良好發展態勢的基礎。
第二,中國正在成為全球性貿易中心。原來中國是出口大國,近年來,我們在向著進口大國邁進,加上類似中國義烏小商品市場5000個左右批發市場的采購貿易,經過若干年后,中國將會成為國際貿易中心。再加上轉口貿易,中國有可能成為最活躍和流通速度最快的國際貿易中心。
第三,中國和周邊國家的經濟合作的關系越來越緊密。一個是RCEP基本上已經達成了協議,正在加快推進和落實;中日韓自貿區進程也在加快。中國周邊國家對于疫情的控制好于歐洲、非洲、北美、南美,是我們形成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最優選擇,最有可能形成更為緊密的產業鏈鏈接。
下一代貿易方式——數字貿易,在中國發展很快。通過跨境電商的數字貿易今年1-6月份增速高達40%以上,比線下貿易增速要快得多。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有105個跨境電商試點。跨境電商就是數字貿易的前身,或者說是數字貿易的基礎,中國數字貿易在世界上已經形成了先發優勢。特別是在“一帶一路”沿線相關國家,是投資和國際貿易增長最快的。
綜合上述這些因素,加上中國已經是全球120多個國家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貿易與投資將會穩定增長。由于國內疫情的影響,中國一季度GDP大幅度下降6.8%,貿易也大幅度下降。二季度中國復工復產復商復市,貿易投資的活躍度比一季度大大增強,三季度會比二季度強,四季度會比三季度強,全年總趨勢是先抑后揚,越來越好,這一態勢會保持下去。
不過,中國也面臨著非常嚴峻的挑戰,我們要有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最大憂患主要來自四個方面:
第一,現在疫情嚴重的國家還是處于停工停產或者經濟停擺階段,訂單大幅度減少,和我們產業鏈鏈接比較緊密的一些國家,疫情還在加重,經濟增長外部輸入性的壓力進一步增加。
第二,美國對中國的戰略調整,從貿易戰到科技戰到金融戰等一系列政策手段給中國帶來了很大的威脅和外部風險。美國力圖推動與中國經濟脫鉤、科技脫鉤、貿易加征高額關稅。疫情期間暫時取消了11種醫療產品的關稅,很快又恢復了25%的高額關稅。這些都使中國面臨空前嚴峻的外部壓力。
第三,我們的高端制造業,特別是中間品貿易為主體的高端制造業轉型升級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雖然體現在貿易上對我企業的制裁,直接影響的是制造業轉型升級。比如,美國停供禁供高端芯片,勢必影響中國半導體行業和企業。總體上看,日用消費品形成國內大循環是沒有問題的,因為產業鏈比較短且消費品制造業已經形成既有的優勢,已經形成了產業優勢和配套能力。而且,我們國內有巨大市場需求,因此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日常的工業制成品市場不會受太大影響。一部分外銷的企業轉內銷,轉的速度比較快,因為國內有市場,只要政策到位外貿企業轉型還是很快的。最重要的是會影響到以高端制造業發展、以制造業轉型升級邁向中高端、以中間品貿易為貿易主體的貿易發展,這些方面會受到非常嚴峻的挑戰。
第四,美國對于中國香港的粗暴干涉。美國提出要取消香港面向全球的獨立關稅區的地位,威脅切斷港元與美元的聯系匯率制度等。當然,香港獨立關稅區不是美國給的,美國也沒有權利取消。美國如果切斷美元與港元聯系匯率制度,也會傷及美元交易體系。美國現在對于香港特別行政區一系列的打擊,目標是遏制中國、打擊中國。之所以加大打擊香港,是因為香港有了“國安法”保障之后,香港特區與內地經濟聯系將更加緊密,美國就會失去對其滲透和干預的強大能力。
香港和美國的貿易僅占香港貿易總額的6.2%,所以美國這些打擊,對香港貿易會有影響,但影響不會太大,香港貿易主體部分還是在中國境內。香港和內地的貿易已經占到50.2%,所以,總的來看,貿易上對香港特區和內地的影響不會太大,但是這些打壓行徑,對中國和中國香港是挑戰和不利因素。
總之,中國將長期保持良好的態勢,而且這個態勢還會更好,這是我們可以看得見的未來。與此同時,中國也面臨著極其嚴峻的挑戰,需要我們認真地應對,對于美國為首的一些國家的無理遏制中國發展的行徑,中國必將有效地進行戰略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