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季刊
二十載成就卓越,新時代再創輝煌
吳鵬
外交部非洲司司長
應運而生
中非傳統友誼深厚,無論是在爭取民族獨立和自由解放斗爭的歲月里,還是在維護主權、領土完整和建設國家的征途中,中國和非洲國家始終同心相應、同氣相求,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中非關系堪稱發展中國家團結協作之典范。
20年前,邁入21世紀之初的中國和非洲國家,面對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共同倡議成立了中非合作論壇這一創新機制。外界往往會有誤解,認為論壇完全是中方倡議成立的,恰恰相反,最先提出創立中非合作論壇的,是我們的非洲朋友。1999年5月,馬達加斯加外長麗娜?拉齊凡德里亞馬納納訪華,這位女外長出身文學世家,才華橫溢,學識淵博,視野開闊,對華友好,她在與時任中國外交部長唐家璇會談時提出,非洲國家迫切希望同中國建立伙伴關系,就共同關心的和平與發展問題進行磋商,建議成立一個中國—非洲論壇。中國和非洲建立一個集體磋商、合作機制,有利于雙方加深了解、鞏固友誼、擴大共識、促進合作,也有利于共同維護中國和非洲國家的正當權益,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中非雙方一拍即合,經過精心的籌備,“中非合作論壇-北京2000年部長級會議”于2000年10月成功舉行,中非合作論壇由此誕生,中非關系開啟了新篇章,中非合作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政治互信
20年來,中非合作論壇建立并不斷充實完善其多級別多層次對話機制,迄今已召開3次峰會和7屆部長級會議。論壇為中非開展首腦外交搭建了有效平臺,對促進中非高層交往,深化傳統友誼、增進戰略互信、加強立場協調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中非高層互訪頻繁,習近平主席就任和連任國家主席后首次出訪均選擇非洲,并提出真實親誠對非政策理念和正確義利觀,為中非關系發展指明了方向。
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功舉行,成為中非友好合作的新豐碑。會議在規模和規格上開創了我國主場外交的多項紀錄。54個論壇非洲成員代表與會,其中包括40位總統、10位總理、1位副總統和非盟委員會主席等。習近平主席密集會見了非洲新老朋友,共出席近70場活動,見證近150個合作協議的簽署,并同所有與會的非洲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分別會談、會見,活動最頻密時曾在10小時內先后與11位非洲國家總統舉行會晤。習近平主席的領袖風范深深打動了非洲領導人,讓中國形象、中國理念在非洲認可度空前提高。
務實合作
20年來,中非合作論壇堅持平等務實高效特點,不斷推出深化中非合作的新舉措并推動有效落實,合作成果遍及非洲各國,惠及中非人民。中非貿易額逐年攀升,2019年達到2087億美元,是2000年時的20倍,2009年以來中國連續11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中國對非投資從無到有、快速增長,各類投資存量已達1100億美元,3700多家中國企業在非洲各地投資興業,數十個中非經貿合作區和工業產業園區在非洲落地,為非洲經濟的持續增長提供助力。中國在非洲興建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和鐵路、公路、港口等基礎設施,支持非洲推進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和一體化,幫助非洲國家將自然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動力,帶給中非雙方發展機遇和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蒙內鐵路就是中非開展務實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工程。這條鐵路連接肯尼亞港口城市蒙巴薩和首都內羅畢,全長472公里,是東部非洲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由中方提供融資、建設和運營服務,短短2年半完成建設,帶動肯尼亞GDP年增長1.5%,累計創造就業崗位4.6萬個。疫情中,蒙內鐵路貨運量逆勢增長近10%,成為運輸防疫物資和其他必需品的“大動脈”。
友好交往
20年來,中非合作論壇不斷加強人文領域合作、引領中非文明交流互鑒,中非友好的民意基礎持續鞏固。論壇框架內,中非青年大聯歡、智庫論壇、媒體合作論壇、聯合交流計劃、青年領導人論壇、民間論壇等重要人文交流機制和平臺陸續創立,中非雙方在文化、教育、新聞領域合作全面開花,青年、婦女、民間組織和學術機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中國在非洲設立多個文化中心,并創辦了61所孔子學院和48個孔子課堂,越來越多非洲青年選擇來華留學深造,每年上萬名非洲朋友來華參加中短期研修培訓。中國公民組團出境旅游目的地非洲國家已達34個,非洲已成為中國公民新的出境旅游熱點。
中非友好有著數不勝數的生動故事:2010年中國青海玉樹發生強烈地震后,剛果共和國向災區捐建了一所小學,薩蘇總統親自將其命名為“中剛友誼小學”。2011年,中國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斯瓦希里語版在坦桑尼亞熱播,坦桑尼亞觀眾了解到中國老百姓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中國援非醫療隊員不畏艱苦,累計赴非超2萬人次,醫治病患2億多人次,成為當地廣受歡迎的“白衣使者”。2014年,幾內亞、利比里亞、塞拉利昂等西非國家暴發大規模埃博拉疫情,1000多人次中方衛生專家和醫護人員前往疫區為當地民眾提供醫療保障,成為“最美的逆行者”。
合作新篇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各國帶來巨大沖擊。在中國抗疫斗爭的艱難時刻,非洲國家、非盟等地區組織和非洲各界挺身而出,50多位非洲領導人向中國送來慰問,非洲各國和社會各界籌款捐物,給予中方有力的支持和聲援。非洲疫情暴發后,中方率先馳援,多批次向所有非洲國家和非盟提供了大量緊缺抗疫物資,積極向非洲國家派遣醫療專家組,同非方舉辦專家視頻會議,毫無保留地分享抗疫經驗。
今年6月,習近平主席在北京主持召開了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13位非洲國家領導人以及非盟委員會主席出席,聯合國秘書長和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作為特邀嘉賓與會。中非領導人在線上相聚,共商團結抗疫大計,共敘中非兄弟情誼。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上強調,要堅定不移推進中非合作,加快落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果,并將合作重點向健康衛生、復工復產、改善民生領域傾斜。
峰會以來,中非雙方以“抗疫情、穩經濟、保民生”為主線加強合作。中國政府與非盟簽署了援建非洲疾控中心總部項目協議,正在抓緊進行開工準備。中方全力以赴推進疫苗研發,并同埃及、摩洛哥等非洲國家開展疫苗合作,中方將信守承諾,疫苗研發完成并投入使用后,率先惠及非洲國家。除了向非洲國家提供急需的防疫物資、檢測試劑和醫療產品外,中方還著眼幫助非洲提升自主防控能力,促進非洲本地醫療產品的可及性。中國企業已在非洲多國建設了口罩生產工廠和病毒檢測實驗室,中國同埃塞俄比亞合作的核酸檢測試劑工廠將于近期在亞的斯亞貝巴落地投產。中非其他領域的經貿合作也未因疫情中止,1100多個合作項目堅持運行,1-4月中國對非投資逆勢增長4.4%,上半年雙邊貿易額超800億美元。中方積極響應二十國集團“緩債倡議”,已同十多個非洲國家達成緩債協議,努力幫助非洲國家減輕債務負擔。
今年是中非合作論壇成立20周年,中非雙方將開展一系列的慶祝活動,共同回顧20年論壇取得的豐碩成果。2021年新一屆論壇會議將召開,對中非關系發展作出新的規劃。“后疫情時代”的中非合作將更加重視雙方發展戰略的對接,更加注重提升非洲自主發展能力,希望有更多中國企業在非洲進行本地化生產,為非洲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帶動非洲制造業發展,幫助非洲實現工業化。我們將繼續深耕基礎設施、生產制造等傳統優勢領域,并積極在移動支付、電子商務、5G通訊、智慧城市等新領域拓展新的合作空間。中方重視非洲國家關于氣候變化問題的關切,愿同非方一道采取行動,實現綠色發展目標。我們還要進一步豐富和完善論壇機制,共同探索推動論壇發展的新思路、新途徑、新手段,不斷壯大中非合作的集體影響,推動中非合作在國際對非合作中發揮示范作用,為維護多邊主義和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作出更大貢獻。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不久前在紀念聯合國成立75周年國際研討會上發表主旨講話,呼吁國際社會共同行動起來,堅決捍衛多邊主義,維護人類發展進步的正確方向。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中非雙方需要順應和平、發展與合作的時代主題,堅定不移踐行多邊主義,戮力同心,在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道路上結伴前行,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展望未來,我們相信,在中非雙方的共同努力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的中非合作論壇必將繼續保持旺盛生命力,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更為強大的支撐和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