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季刊
中美關系依然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系
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中央黨校前副校長
中美之間停止對話對中美這兩個大國來講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中美關系依然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系。
一、中美關系下滑的勢頭必須盡快遏制。
中美關系的穩定來之不易,毀掉十分容易,修復非常不易。自從中美歷經坎坷恢復邦交關系以來,盡管一路上遇到過不少問題,但總體上相處得比較好。
近幾年由于美國政局和對華政策的變動,從美國對華開打貿易戰以來,雙邊關系頻頻出現問題,迅速下滑,引起中美和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在國際社會發生了“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這樣的時代之問中,就包括了“中美之間怎么了,我們怎么辦?”這樣的問題。
由于中美兩國一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一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對世界都有影響力;中美兩國在經濟總量上是排在世界前兩位的經濟體,同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十分廣泛;中美兩國還都是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等等。諸如此類因素決定了中美關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牽一發動全身。如果我們不能遏制中美關系下滑,后果十分嚴重,不僅會影響中美兩國人民友好相處,還會對世界產生極大的消極影響,甚至帶來世界的動蕩。這種狀況對美國、對中國乃至對世界造成的嚴重后果,要花相當長的時間才能修復和消除。
二、中美關系不是對抗的關系,而是合作的關系。
要遏制中美關系下滑,需要回答和解決一個問題:中美之間是合作好,還是對抗好?我們認為,合作好,合作要比對抗好。
從歷史來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我們曾經攜手合作,贏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前兩年,我參與拍攝過一部紀錄片,講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江縱隊游擊隊員營救美國飛行員唐納德?克爾中尉的故事。當年,克爾的飛機在香港上空被日本軍隊擊中,跳傘落地后被東江縱隊游擊隊員找到,然后歷盡艱險護送他返回桂林的美軍基地。克爾不僅通過日記把這段經歷寫了出來,而且他會畫畫,把他一路經歷的故事畫了5幅漫畫。2005年,克爾的二兒子大衛?克爾被派到深圳一家公司工作,他在那里找到了當年營救他父親的游擊隊員。這個真實的故事十分感人,不僅證明中美兩國人民是友好的,而且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和美國軍隊也是能夠合作的。當然,在歷史上,中美之間也發生過對抗,直接的對抗有抗美援朝戰爭,間接的對抗有人民解放軍和美國支持的蔣介石國民黨軍隊之間進行的解放戰爭,還有越南戰爭。這些戰爭對美國有什么好處呢?一絲一毫都沒有。中美之間還是合作好。
從現實來看,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在過去40多年里,中美堅持合作共贏,不僅有利于中美兩國,而且有利于世界和平。歷史一再證明,中美兩國歷史文化不同、社會制度不同,在一些問題上會有分歧,但這可以管控,不影響兩國和平共處、和平發展。11月2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致拜登當選美國總統的賀電中指出,推動中美關系健康穩定發展,不僅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希望雙方秉持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系健康穩定向前發展,同各國和國際社會攜手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我還要指出的是中美之間不是對抗關系,也不應以“競爭”為主線、主基調,而應以和平為主線、主基調。這幾年,在討論中美關系往哪里去的問題時,特別是在討論中美經濟走向的時候,頻率最高的詞是“競爭”。市場經濟本身就是競爭性的經濟,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實行市場經濟,相互之間都會有競爭。但如果因為經濟中有競爭,就認為國家各個領域的關系都是競爭關系或“戰略競爭關系”,把“競爭”泛化,甚至以“競爭”為國家關系的主線、主基調,就會影響國家關系的整體發展,逐步走向對抗。中美之間,即使在經濟上也不完全是競爭關系,還有互補關系。在中美兩國關系中,還是應以合作為上策。
三、中國和平崛起和民族振興對美國的國際空間不是縮小了,而是在合作共贏中擴大了。
我們注意到,美國和世界上一些主張遏制中國的人,在國際關系問題上信奉的是“國際空間有限論”,認為國際空間就那么大,如果一個大國的發展占據了更多的國際空間,其結果就是縮小了其他大國可占據的國際空間;或者一個大國已經占據的空間,會因被其他后起大國分享或割據而縮小。現實主義國際關系理論強調的大國關系“零和原則”、現在很時髦的“修昔底德陷阱”、形形色色的“中國威脅論”以及“退群”行為等,其實都是以“國際空間有限論”為前提的。這幾年,伴隨中國的快速發展,諸如此類聲音越來越大,都同“國際空間有限論”有關。然而,這種“國際空間有限論”恰恰是一個偽命題。
自然科學的大爆炸宇宙理論已經告訴我們,空間不是有限的,而是膨脹的。由于粒子與粒子的相互作用,宇宙在不斷膨脹。我們生存和活動的世界也是如此,自工業革命以來,工業化世界和世界市場規模是不斷膨脹的。從工業化來看,工業化在歐洲起步時是在千萬級人口的國家中推進的;當工業化大潮進入美國、蘇聯時,就開始在億級人口的大國中推進;隨著工業化大潮進入中國、印度,進一步在十億級人口的大國中推進。從世界市場規模來看,在中國改革開放前,世界市場的規模差不多只有13億人口,中國實行市場經濟后一下子就增加了一倍人口的大市場,最近這幾年中國推進脫貧攻堅戰后,又有五六千萬人口進入市場化經濟體系。與世界市場經濟規模擴大相聯系,國際關系中其他元素的活動范圍也大大擴大了。也就是說,“國際空間有限論”完全是偽命題,國際空間不是“有限”的,而是不斷“膨脹”的。
在中美關系問題上,也是如此,中國和平崛起對美國的國際空間不是縮小了,而是擴大了。美國企業家為什么在中國改革開放后紛紛進入中國市場,就是因為世界市場規模比過去擴大了一倍。至于美國經濟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不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而是美國自己的經濟政策造成的。在美國,現在有一種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思潮,要想和中國在經濟、科技、金融等方面脫鉤,且不說這是不現實的,就算是脫鉤了,美國的國際空間是擴大了還是縮小了?肯定會縮小。這對美國是有利的嗎?顯然不利。因此,中美之間只有放棄對抗、管控分歧、加強合作,才能給國際空間注入進一步“膨脹”的動能。
四、當務之急是中美之間應該重啟對話,并在涉及雙方核心利益的問題上設置紅線。
中美關系要步入正軌,遏制下滑勢頭,必須重啟對話,越快越好。期待美國大選后,新政府在處理中美關系這樣重大的問題時,著眼于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長遠利益。
一是盡快提出對話清單。從這幾年暴露出來的問題看,至少有12個問題要進行對話,即:疫情防控問題、氣候變化問題、經貿問題、留學生交換問題、媒體采訪和文化交流問題、科技合作問題、知識產權保護問題、臺灣問題、香港問題、西藏問題、新疆問題、軍事合作問題。
二是盡快對涉及雙方核心利益的問題設置紅線,并形成危機應急處理機制。
總之,中美關系雖然十分復雜,但依然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系,必須認真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