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季刊
榮損與共 同創未來
楊健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
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研究中心主任
前中國駐文萊大使
當馬來西亞外長巴達維1991年邀請中國外長錢其琛出席那年7月20日第24屆東盟外長會開幕式時,彼時的國際形勢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在那個時刻,蘇聯接近解體,柬埔寨問題仍有待全面解決,東盟只有六個成員,中國尚未同文萊建交。而且,中國與東盟這個成立于1967年的組織交往不多,互信不足。然而,當時中國與東盟國家的領導人都看到了發展雙方友好關系對自身的重要性,做出了開啟對話的歷史性決定。這是一種戰略遠見的體現。
? ?
三十年來,中國東盟關系在政治、經貿、安全、文化、衛生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長足發展,雙方互動之頻繁、合作之密切、成果之豐碩超出了世人想象,給中國和東盟各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福利。
三十年來,中國東盟關系在政治、經貿、安全、文化、衛生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長足發展,雙方互動之頻繁、合作之密切、成果之豐碩超出了世人想象,給中國和東盟各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福利。
? ?
三十年后的今天,國際形勢又在發生重大變化。中國與東盟都面臨在新的挑戰下如何繼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促進國家發展繁榮的嚴峻課題。此時回顧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以來的合作進程,也許有利于雙方在新的起點上重新出發。
三十年后的今天,國際形勢又在發生重大變化。中國與東盟都面臨在新的挑戰下如何繼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促進國家發展繁榮的嚴峻課題。此時回顧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以來的合作進程,也許有利于雙方在新的起點上重新出發。
同歷風雨 共見彩虹
? ? 過去三十年,無論是東盟還是中國,無論是中國—東盟合作還是以東盟為中心的區域合作機制,都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
? ?
東盟1967年成立之時有五個成員,文萊1984年獨立后加入。上世紀90年代,東盟先后接納了越南、老撾、緬甸、柬埔寨,使東盟成為覆蓋整個東南亞的區域組織。東盟創建了符合地區特點的“東盟方式”,通過對話與合作改變了東南亞地區戰亂不止的狀況,促進了該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發展。
東盟1967年成立之時有五個成員,文萊1984年獨立后加入。上世紀90年代,東盟先后接納了越南、老撾、緬甸、柬埔寨,使東盟成為覆蓋整個東南亞的區域組織。東盟創建了符合地區特點的“東盟方式”,通過對話與合作改變了東南亞地區戰亂不止的狀況,促進了該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發展。
1992年,東盟通過《新加坡宣言》并制定《加強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決定在15年內即2008年之前建立東盟自由貿易區。最終,東盟自由貿易區于2002年正式啟動。2003年,東盟決定建立東盟共同體。2007年,在東盟成立40周年之際,東盟領導人決定加速共同體建設進程,于1月簽署了《關于加速于2015年建立東盟共同體的宿務宣言》。同年11月,東盟領導人簽署了《東盟憲章》,該憲章于2008年12月15日生效,確定了東盟的法律地位和機制框架,為東盟共同體奠定了堅實基礎。2015年,包含政治安全共同體、經濟共同體、社會文化共同體三個支柱的東盟共同體如期成立。東盟并在2015年通過了《2025年東盟共同體愿景》。
? ?
在促進內部一體化的同時,東盟還在構建區域合作機制方面發揮了主導作用。東盟同多國建立了對話伙伴關系。截至目前,東盟有澳大利亞、加拿大、中國、歐盟、印度、日本、韓國、新西蘭、俄羅斯、美國10個對話伙伴,有挪威、巴基斯坦、瑞士、土耳其4個部門對話伙伴,還有智利、法國、德國、意大利4個發展伙伴。
在促進內部一體化的同時,東盟還在構建區域合作機制方面發揮了主導作用。東盟同多國建立了對話伙伴關系。截至目前,東盟有澳大利亞、加拿大、中國、歐盟、印度、日本、韓國、新西蘭、俄羅斯、美國10個對話伙伴,有挪威、巴基斯坦、瑞士、土耳其4個部門對話伙伴,還有智利、法國、德國、意大利4個發展伙伴。
? ?
1994年,為了在大國和東盟之間建立更加穩定的關系,并促進與東南亞關系密切的大國之間的交流,東盟創立了東盟地區論壇。該論壇目前已有27個成員,有涵蓋一軌和二軌的多個會議機制,是亞太地區最重要的政治安全對話平臺。
1994年,為了在大國和東盟之間建立更加穩定的關系,并促進與東南亞關系密切的大國之間的交流,東盟創立了東盟地區論壇。該論壇目前已有27個成員,有涵蓋一軌和二軌的多個會議機制,是亞太地區最重要的政治安全對話平臺。
? ?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東盟與中國、日本、韓國在馬來西亞舉行10+3非正式領導人會晤,開啟了東亞合作進程。1999年,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發表《東亞合作聯合聲明》,標志著10+3合作的機制化。2007年,《第二份東亞合作聯合聲明》重申10+3進程仍將是以東盟為主導的建設東亞共同體長期目標的主渠道。2017年,10+3合作20周年紀念峰會發表了《馬尼拉宣言》。目前,10+3合作機制有65個,合作領域覆蓋各個方面。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東盟與中國、日本、韓國在馬來西亞舉行10+3非正式領導人會晤,開啟了東亞合作進程。1999年,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發表《東亞合作聯合聲明》,標志著10+3合作的機制化。2007年,《第二份東亞合作聯合聲明》重申10+3進程仍將是以東盟為主導的建設東亞共同體長期目標的主渠道。2017年,10+3合作20周年紀念峰會發表了《馬尼拉宣言》。目前,10+3合作機制有65個,合作領域覆蓋各個方面。
? ?
2005年,在東盟推動下,首屆東亞峰會在吉隆坡舉行,東盟10國和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6國領導人與會。美國和俄羅斯于2011年正式加入東亞峰會。
2005年,在東盟推動下,首屆東亞峰會在吉隆坡舉行,東盟10國和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6國領導人與會。美國和俄羅斯于2011年正式加入東亞峰會。
? ?
為促進東盟同對話伙伴之間的安全與防務合作,東盟于2010年同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新西蘭、韓國、俄羅斯、美國八國啟動東盟防長擴大會。東盟防長擴大會自2017年開始每年舉行。
為促進東盟同對話伙伴之間的安全與防務合作,東盟于2010年同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新西蘭、韓國、俄羅斯、美國八國啟動東盟防長擴大會。東盟防長擴大會自2017年開始每年舉行。
?
東盟先后同中國、韓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分別構建自由貿易區。2012年,東盟同上述六國達成共識,開啟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談判。經過多輪談判,RCEP于2020年11月由東盟10國與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5國簽署,并為印度保留了開放的大門。
東盟先后同中國、韓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分別構建自由貿易區。2012年,東盟同上述六國達成共識,開啟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談判。經過多輪談判,RCEP于2020年11月由東盟10國與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5國簽署,并為印度保留了開放的大門。
? ?
東盟經濟近年來非常活躍,多個國家實現持續快速增長。2019年,東盟GDP達到3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
東盟經濟近年來非常活躍,多個國家實現持續快速增長。2019年,東盟GDP達到3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
? ?
中國過去三十年的歷程可以用持續改革開放、經濟不斷增長來簡單概括。從開放沿海地區到開放內陸中心城市,再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共建“一帶一路”到舉行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再到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到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從單一公有制到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從未停歇。除了經濟改革,中國還進行了黨和國家機構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依法治國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外事體制改革、社會治理體制改革、生態環境督察體制改革、國家安全體制改革、國防和軍隊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不斷提升治理能力。
中國過去三十年的歷程可以用持續改革開放、經濟不斷增長來簡單概括。從開放沿海地區到開放內陸中心城市,再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共建“一帶一路”到舉行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再到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到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從單一公有制到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從未停歇。除了經濟改革,中國還進行了黨和國家機構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依法治國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外事體制改革、社會治理體制改革、生態環境督察體制改革、國家安全體制改革、國防和軍隊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不斷提升治理能力。
? ?
從2010年起,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20年中國經濟總量首破100萬億元大關,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14.7萬億美元,估計占世界經濟的比重17%左右。中國已經實現脫貧攻堅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歷史性成就。
從2010年起,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20年中國經濟總量首破100萬億元大關,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14.7萬億美元,估計占世界經濟的比重17%左右。中國已經實現脫貧攻堅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歷史性成就。
? ?
中國同東盟關系三十年來不斷邁上新臺階。中國1996年成為東盟全面對話伙伴。1997年雙方確定建立面向21世紀的睦鄰互信伙伴關系。2002年,雙方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2003年,中國率先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并與東盟建立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伙伴關系。2008年,中國首次任命駐東盟大使。2011年,中國—東盟中心正式成立。2012年,中國駐東盟使團成立并派駐大使。2018年,中國和東盟共同發表《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系2030年愿景》。
中國同東盟關系三十年來不斷邁上新臺階。中國1996年成為東盟全面對話伙伴。1997年雙方確定建立面向21世紀的睦鄰互信伙伴關系。2002年,雙方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2003年,中國率先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并與東盟建立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伙伴關系。2008年,中國首次任命駐東盟大使。2011年,中國—東盟中心正式成立。2012年,中國駐東盟使團成立并派駐大使。2018年,中國和東盟共同發表《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系2030年愿景》。
? ?
中國同東盟于2002年簽署《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并就建立自貿區開展談判。中國東盟自貿區于2010年如期建成。2019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議定書》全面生效。從2004年起,中國同東盟每年在南寧舉辦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從2009年起,中國一直是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2020年,在世界經濟遭受重創的情況下,中國與東盟的貿易和雙向投資逆勢增長,東盟超過歐盟和美國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2020年雙方貿易額是1991年的86倍。
中國同東盟于2002年簽署《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并就建立自貿區開展談判。中國東盟自貿區于2010年如期建成。2019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議定書》全面生效。從2004年起,中國同東盟每年在南寧舉辦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從2009年起,中國一直是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2020年,在世界經濟遭受重創的情況下,中國與東盟的貿易和雙向投資逆勢增長,東盟超過歐盟和美國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2020年雙方貿易額是1991年的86倍。
? ?
中國和東盟共同走過的道路并不平坦。雙方曾共同經歷亞洲金融危機、全球金融危機,共同面對“非典”、海嘯以及如今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在每一個艱難時刻,中國與東盟都守望相助、同舟共濟,彰顯了雙方合作的緊密與韌性。
中國和東盟共同走過的道路并不平坦。雙方曾共同經歷亞洲金融危機、全球金融危機,共同面對“非典”、海嘯以及如今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在每一個艱難時刻,中國與東盟都守望相助、同舟共濟,彰顯了雙方合作的緊密與韌性。
? ?
中國和東盟三十年關系發展并非一帆風順。正如世界上所有的鄰國,中國和東盟作為鄰居一路走來也不免時有磕碰。文化差異造成誤解,走動多了產生摩擦,歷史恩怨時時發酵,尚未解決的領土和海域劃界爭議一再牽動民眾情緒。幸運的是,每次中國和東盟關系遇到困難,雙方最終都能回到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的道路上來。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中國東盟關系經過三十年風雨,“已臻成熟穩定”。
中國和東盟三十年關系發展并非一帆風順。正如世界上所有的鄰國,中國和東盟作為鄰居一路走來也不免時有磕碰。文化差異造成誤解,走動多了產生摩擦,歷史恩怨時時發酵,尚未解決的領土和海域劃界爭議一再牽動民眾情緒。幸運的是,每次中國和東盟關系遇到困難,雙方最終都能回到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的道路上來。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中國東盟關系經過三十年風雨,“已臻成熟穩定”。
可以說,東盟向中國伸出友誼之手拓展了自身發展的空間和機遇,中國對東盟“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真誠交往促進了中國周邊環境的穩定和國內經濟的發展。與此同時,中國對東盟的高度重視和緊密合作也帶動了其他國家同東盟關系的發展,提升了東盟的國際地位。中國東盟合作不僅實現了雙贏,還促進了東亞區域合作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帶動了亞洲的整體發展。
榮損與共 同創未來
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印尼國會發表題為“攜手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演講,表示中國愿同印尼和其他東盟國家共同努力,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這是習主席第一次提出構建“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顯示了東盟在中國外交中的優先地位。
? ?
中方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已被多次寫入聯合國決議。也有人對這一理念有疑問,甚至提出質疑。然而,仍在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由此造成的經濟危機以一種極為嚴酷的方式揭示,當今世界,無論身處何方,人類的命運確確實實緊密相聯,沒有國家能夠獨善其身。以鄰為壑有害無利,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中方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已被多次寫入聯合國決議。也有人對這一理念有疑問,甚至提出質疑。然而,仍在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由此造成的經濟危機以一種極為嚴酷的方式揭示,當今世界,無論身處何方,人類的命運確確實實緊密相聯,沒有國家能夠獨善其身。以鄰為壑有害無利,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 ?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以及各種消極噪音,曾經多次共歷風雨、彼此深度理解的中國和東盟用實際行動在2020年譜寫了攜手抗擊疫情、合作復工復產的成功篇章。當中國突遭疫情襲擊時,東盟國家的領導人、政府、民間人士和機構紛紛向中國表示同情和支持并提供援助,2月15日東盟發表的抗疫聲明專門對中國應對疫情的努力表示真情支持。2月20日東盟還同中國舉行新冠肺炎問題特別外長會,決定共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及其負面影響。當疫情在東盟國家蔓延時,中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軍隊、企業、民間機構向東盟國家提供了大量醫療物資援助。中方同東盟國家召開多場專業視頻會議分享抗疫經驗,并向多個東盟國家派出醫療隊。中國還同印尼等國開展疫苗合作,向多個東盟國家提供疫苗援助。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以及各種消極噪音,曾經多次共歷風雨、彼此深度理解的中國和東盟用實際行動在2020年譜寫了攜手抗擊疫情、合作復工復產的成功篇章。當中國突遭疫情襲擊時,東盟國家的領導人、政府、民間人士和機構紛紛向中國表示同情和支持并提供援助,2月15日東盟發表的抗疫聲明專門對中國應對疫情的努力表示真情支持。2月20日東盟還同中國舉行新冠肺炎問題特別外長會,決定共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及其負面影響。當疫情在東盟國家蔓延時,中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軍隊、企業、民間機構向東盟國家提供了大量醫療物資援助。中方同東盟國家召開多場專業視頻會議分享抗疫經驗,并向多個東盟國家派出醫療隊。中國還同印尼等國開展疫苗合作,向多個東盟國家提供疫苗援助。
? ?
為了減少新冠疫情給雙方經貿合作帶來的損失,中國同東盟國家建立人員“快捷通道”和貨物“綠色通道”,努力推進“一帶一路”及其他合作項目。中老鐵路建設在疫情防控期間取得重大進展,雅萬高鐵3號隧道順利貫通,中國南通至越南河內的長三角至東盟國際貨運班列首次開行,中國新加坡互聯互通項目金融合作輻射至中國西部七省區,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三次領導人會議決定推動瀾湄合作與“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對接。
為了減少新冠疫情給雙方經貿合作帶來的損失,中國同東盟國家建立人員“快捷通道”和貨物“綠色通道”,努力推進“一帶一路”及其他合作項目。中老鐵路建設在疫情防控期間取得重大進展,雅萬高鐵3號隧道順利貫通,中國南通至越南河內的長三角至東盟國際貨運班列首次開行,中國新加坡互聯互通項目金融合作輻射至中國西部七省區,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三次領導人會議決定推動瀾湄合作與“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對接。
? ?
正是由于中國和東盟不畏艱難、共同奮斗的決心和行動,雙方貿易額在2020年極其困難的條件下逆勢增長6.7%,達到創紀錄的6846億美元,而東盟也有史以來第一次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2020年,中國對東盟全行業直接投資143.6億美元,同比增長52.1%,而東盟對華投資也實現了增長。
正是由于中國和東盟不畏艱難、共同奮斗的決心和行動,雙方貿易額在2020年極其困難的條件下逆勢增長6.7%,達到創紀錄的6846億美元,而東盟也有史以來第一次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2020年,中國對東盟全行業直接投資143.6億美元,同比增長52.1%,而東盟對華投資也實現了增長。
? ?
2020年11月中國和東盟領導人發表《落實中國—東盟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伙伴關系聯合宣言的行動計劃(2021-2025)》和《中國—東盟關于建立數字經濟合作伙伴關系的倡議》,宣布2021年為中國—東盟可持續發展合作年。雙方并決定商討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展望未來,中國將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而擁有年輕人口、豐富資源及巨大市場的東盟,其發展潛力將進一步得到開發。中國東盟合作必將開辟更加廣闊的前景。
2020年11月中國和東盟領導人發表《落實中國—東盟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伙伴關系聯合宣言的行動計劃(2021-2025)》和《中國—東盟關于建立數字經濟合作伙伴關系的倡議》,宣布2021年為中國—東盟可持續發展合作年。雙方并決定商討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展望未來,中國將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而擁有年輕人口、豐富資源及巨大市場的東盟,其發展潛力將進一步得到開發。中國東盟合作必將開辟更加廣闊的前景。
? ?
不可回避的是,除了新冠疫情帶來的困難,中國與東盟同處的亞太地區乃至整個世界的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調整,給地區和平和發展帶來很多不確定性。具有全球影響的中美關系陷入建交以來最為困難的局面。中方已多次表示愿本著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同美國共同推動兩國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然而美國新政府對華政策能否回歸理性仍不明朗。保護主義、逆全球化的聲音在一些國家有所上升,某些勢力出于零和思維破壞國際貿易秩序,給全球經濟復蘇帶來更多困難。氣候變化使得自然災害更加頻繁,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索取可能會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災難。
不可回避的是,除了新冠疫情帶來的困難,中國與東盟同處的亞太地區乃至整個世界的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調整,給地區和平和發展帶來很多不確定性。具有全球影響的中美關系陷入建交以來最為困難的局面。中方已多次表示愿本著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同美國共同推動兩國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然而美國新政府對華政策能否回歸理性仍不明朗。保護主義、逆全球化的聲音在一些國家有所上升,某些勢力出于零和思維破壞國際貿易秩序,給全球經濟復蘇帶來更多困難。氣候變化使得自然災害更加頻繁,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索取可能會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災難。
經過多年交往,中國同東盟之間的合作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但雙方仍缺乏充分的信任。尤其是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迅速提升,東盟一些國家感到壓力和不適,加之域外勢力的介入使得地區熱點問題的解決更加復雜。
應對上述挑戰,沒有一項不需要中國和東盟的共同努力。中國和東盟是分不開的鄰居,雙方利益緊密相聯。
展望未來,雙方應首先增進相互了解和信任。對中國來說,下一步是要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這些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包括東盟在內的國際社會的支持與合作。對東盟國家來說,無論其發達程度如何,促進經濟持續增長、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是首要課題,而中國是他們最可靠、最有力的合作伙伴。盡管雙方存在分歧,然而為了各自的國內發展,為了中國和東盟各國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維護和鞏固一個和平穩定的地區環境是雙方重大共同利益所在。
? ?
在東盟共同體成立的2015年,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發表題為“邁向命運共同體 開創亞洲新未來”的演講,提出亞洲國家要通過邁向亞洲命運共同體,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東盟共同體成立的2015年,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發表題為“邁向命運共同體 開創亞洲新未來”的演講,提出亞洲國家要通過邁向亞洲命運共同體,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
? ?
鄰居不可選擇,但未來可以選擇。亞洲的未來取決于中國、東盟以及亞洲其他國家的選擇。中國同東盟開展與時俱進的合作,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為亞洲創造一個更好的未來,是中國和東盟的共同利益、共同責任所在。
鄰居不可選擇,但未來可以選擇。亞洲的未來取決于中國、東盟以及亞洲其他國家的選擇。中國同東盟開展與時俱進的合作,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為亞洲創造一個更好的未來,是中國和東盟的共同利益、共同責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