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季刊
同舟共濟、繼往開來,攜手譜寫共建中非命運共同體新篇章
外交部部長助理
中非友好源遠流長,從來都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習近平主席明確指出,在追求和平與發展的道路上,中非要做永遠的可靠朋友和真誠伙伴。當前,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疊加共振,中國正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非洲也在發展振興的道路上不斷奮進,中非關系發展迎來歷史性機遇,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面臨新的契機。
一
過去一年,無論對中國、非洲還是中非關系,都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世界經濟面臨困境,少數國家“政治病毒”橫行,嚴重破壞國際社會團結與合作。面對逆境,中非雙方守望相助、共克時艱,譜寫了中非關系新的歷史篇章。
(一)政治互信持續提升。去年6月,在抗擊疫情關鍵時刻,習近平主席同非方領導人倡議召開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唱響團結合作、支持多邊主義、共筑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強音,有力提振了國際社會戰勝疫情的決心和信心。疫情暴發以來,習近平主席先后同8位非洲領導人通電話,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分別同17位非洲國家外長和非盟委員會主席通電話。今年1月,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克服疫情影響堅持中國外長連續30多年每年首訪非洲的傳統,成功訪問非洲五國,2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訪問烏干達、贊比亞,兩次訪問贏得非洲國家高度評價。中非高層保持密切交往,為中非關系高位運行提供了堅實保障。事實證明,在重大困難和挑戰面前,中非政治互信不僅沒有減弱,反而更加深厚牢固;中非兄弟情誼不僅沒有疏離,反而更加深入人心。
(二)團結抗疫成果顯著。在中國抗疫艱難時刻,非盟、非洲國家政府和人民紛紛給予中方寶貴支持。非盟是疫情暴發后全球首個公開給予中方聲援的重要地區組織。疫情在非洲暴發后,中方第一時間向非方馳援多輪抗疫物資,向非洲16國派遣抗疫醫療專家組和短期抗疫醫療隊,同16個非洲國家簽署緩債協議或達成緩債共識,減免非洲15國2020年底到期無息貸款,提前開工建設非洲疾控中心總部,已經并正在向30多個非洲國家捐贈或出口疫苗,真心實意幫助非方抗擊疫情,充分彰顯了中非患難與共的深厚情誼。
(三)務實合作堅韌有力。去年以來,中非雙方克服疫情影響,全力落實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果,積極推動中非合作向健康衛生、復工復產、改善民生三大領域傾斜。疫情期間,1100多個中非合作項目堅持運行,近10萬名中方技術和工程人員堅守崗位,一大批鐵路、公路和電站等重要合作項目陸續復工開工。據統計,盡管面臨疫情等不利因素影響,論壇北京峰會“八大行動”整體落實率已超過85%,600億美元配套資金已有70%投入使用或作出安排,2020年中非貿易額達1870億美元,中國連續12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充分展現了中非務實合作的韌性和成色,成為國際對非合作的標桿。
(四)國際協作更加密切。中非雙方堅定支持世界衛生組織在國際抗疫合作中發揮引領作用,齊心協力反對將病毒標簽化、疫情政治化,成為激濁揚清、引領國際社會團結抗疫的一抹亮色。在涉港、涉疆、人權等問題上,中非雙方堅定站在一起,共同捍衛發展中國家利益和國際公平正義。中方堅定支持非洲國家聯合自強和自主解決非洲問題,堅定支持非方反種族歧視、反干涉內政等正義訴求,堅定支持非洲人擔任世衛組織、世界貿易組織負責人,以實際行動幫助非方提升在國際舞臺上的代表性和話語權。
二
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響國際局勢,各類全球性挑戰明顯增多,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新形勢下,中非關系盡管遭遇一些不確定因素,但也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一)共謀發展催生合作新契機。中國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是去年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當前,我國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這一重大戰略部署推動下,擁有14億人口、4億中等收入群體、1.2億戶市場主體的中國市場將被充分激發,中國開放的大門將進一步敞開,同世界各國的交流合作也將進一步深化,未來10年僅商品進口額就有望超過22萬億美元。同時,非洲抗疫成效顯著,復工復產穩步推進,特別是非洲自貿區正式實施,擁有13億人口、GDP總量達3.4萬億美元的非洲大市場被各方看好,非洲發展潛力將進一步得到釋放。中非發展階段梯次銜接,優勢互補明顯。我們堅信,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非共同發展的道路將越走越寬廣。
(二)戰略融通繪就合作新藍圖。近年來,中方依托中非合作論壇、“一帶一路”等機制和平臺,不斷強化同非盟《2063年議程》和非洲各國發展戰略深度對接,逐步構筑起支撐新時期中非合作的“四梁八柱”。今年1月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訪非期間,剛果(金)和博茨瓦納分別同中方簽署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成為非洲第45和46個參與“一帶一路”合作的伙伴國。非洲國家已占“一帶一路”全球簽約國總數約三分之一,是參與“一帶一路”合作最積極的方向之一。不久前,非盟同中方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規劃,這是中方同區域性國際組織簽署的第一份共建“一帶一路”規劃類合作文件。中非合作戰略框架更趨完善,內涵不斷充實和拓展,勢必為中非關系深入發展發揮重要引領和推動作用。
(三)經濟轉型孕育合作新引擎。去年是中非合作論壇成立20周年。20年來,中非共同制訂實施“十大合作計劃”“八大行動”,將務實合作推向歷史新高。隨著中非各自經濟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中非合作已經從政府主導向市場運作轉型、從商品貿易向產能合作升級、從工程承包向投資運營邁進,雙方在基建、產能、貿易、投資、減貧等領域不斷涌現富有成效的合作范例。同時,新冠肺炎疫情催生中非合作新業態、新模式的加速成長,為中非在醫療衛生、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等領域合作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和空間。
(四)全球變革呼喚合作新境界。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中非是天然的戰略合作伙伴。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背景下,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已刻不容緩。中國和非洲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堅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的重要力量,有必要也有責任進一步強化戰略溝通協作,攜手引領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維護多邊主義和國際關系民主化,反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強權政治,共同推動全球治理體系向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三
征程萬里闊,奮進正當時。今年是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果落實的收官之年,預定在塞內加爾舉行新一屆論壇會議。下階段,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引,繼續秉持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同非洲朋友攜手努力,開拓創新,全力打造質量更高、結構更優、動力更足、可持續性更強的中非合作新格局。
(一)強化戰略對接。我們將繼續堅持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根本方向,高舉合作共贏大旗,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中非各層級、各領域交往,精心辦好中非合作論壇新一屆會議,積極推進同非盟和非洲各國發展戰略對接,協商出臺新的中非合作舉措,穩步推動中非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不斷完善中非融合共生的合作體系,確保中非發展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為國際對非合作發揮示范作用。
(二)深化抗疫合作。中方將繼續向非洲朋友提供抗疫支持,向有需要的非洲國家派遣醫療專家組,加緊建設非洲疾控中心總部項目,攜手抵制疫苗“民族主義”,促進疫苗公平合理分配,向有需要的非洲國家援助和出口疫苗,切實履行將新冠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的莊重承諾,幫助非方渡過難關。同時,中方還將進一步實施好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健康衛生行動”,加快中非友好醫院建設和中非對口醫院合作,幫助非洲國家增強公共衛生防治能力,同非方一起建設好中非衛生健康共同體。
(三)提升合作效能。我們將繼續克服疫情影響,推動中非務實合作提質升級,促進非洲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工業化進程。我們將積極謀劃新一輪中非合作增長點,充分把握全球經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機遇,探索中非合作新業態、新模式,同非方攜手建設好“健康非洲”“制造非洲”“聯通非洲”“豐收非洲”“數字非洲”“綠色非洲”“安全非洲”和“人才非洲”。我們還將進一步加強中非兩大文明交流互鑒,抓住非盟將今年確定為“藝術、文化和遺產”主題年的契機,深化中非教育、文化、新聞等領域合作,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中非人文交流新格局。
(四)加強國際協作。我們將進一步深化中非戰略溝通,繼續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堅定支持對方,同時密切雙方在聯合國、世衛組織、世貿組織等多邊框架和地區熱點問題上的溝通協作,旗幟鮮明地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世貿組織為代表的多邊貿易體制,積極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共同維護發展中國家正當發展權利和整體利益。我們還將繼續加強促進和平安全、應對氣候變化、減貧和可持續發展等領域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共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
常言道,“獨木不成林,一花難成春”。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將同非洲朋友不斷深化傳統友誼,永遠做肝膽相照的好兄弟和共同發展的好伙伴,將中非關系打造成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典范,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