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季刊
踐行全球安全觀 建設普遍安全的世界
外交部涉外安全事務司司長
2014年5月,習近平主席在上海亞信峰會上首次提出積極倡導共同安全、綜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續安全的亞洲安全觀,受到國際社會特別是亞洲國家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贊同。在2017年國際刑警組織第八十六屆全體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全球安全觀,強調各國應樹立合作應對安全挑戰的意識,以合作謀安全、謀穩定,以安全促和平、促發展,努力為各國人民創造持久的安全穩定環境,進一步唱響了中國的安全新理念。
2020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要堅持推進國際共同安全,高舉合作、創新、法治、共贏的旗幟,推動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全球安全觀,加強國際合作,完善全球安全治理體系,共同構建普遍安全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安全觀成為總體國家安全觀戰略思想的重要內容,為中國開展對外安全合作與交流、維護國際和平安全提供了重要理念引領,為在安全領域加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了強大思想動力。
中國的全球安全觀準確回應人類面臨的安全挑戰
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持續推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孕育成長,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與此同時,時代潮流中也有險灘、暗礁。各種風險挑戰層出不窮,“逆全球化”暗流涌動,冷戰思維沉渣泛起,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公共衛生、恐怖主義、新型犯罪等全球性非傳統安全威脅愈加突出,復雜和不確定性成為國際安全新現實。人類面臨著許多共同挑戰,需要新的智慧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習近平主席準確把握國際安全形勢變化的新趨勢,深刻總結古今中外維護國家安全的理論與實踐,直面當今世界面臨的現實安全問題,創造性地提出只有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新理念,同心協力應對各種問題,才能實現共享尊嚴、共享發展成果、共享安全保障。中國提出并踐行全球安全觀,既立足于保持中國的國家安全大局穩定,又致力于促進人類共同安全和世界和平發展,體現了維護自身安全和促進國際共同安全相統一,體現了大國的責任擔當,是符合時代潮流、順應時代呼喚的先進理念和偉大構想。
中國的全球安全觀具有極為豐富的思想內涵
全球安全觀包含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四大核心要素,體現了中國風格,展示了中國胸懷,彰顯了中國智慧。
全球安全觀倡導尊重和保障每一個國家的安全,實現共同安全。習近平主席指出,安全應該是普遍、平等、包容的,不能一個國家安全而其他國家不安全,一部分國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國家不安全,更不能犧牲別國安全謀求自身“絕對安全”。共同安全意味著安全是雙向的,自己安全也要保證其他國家安全。在國際社會中,國家實力強弱不同、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各異、利益訴求存在差別,但都是平等的成員,在安全互動中都是利益攸關方,是相互依賴、休戚與共的關系。2020年以來,世界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人們前所未有地意識到,各國是如此安危與共、唇齒相依。只有守望相助、同舟共濟,實現共同安全,才能保障自身安全。
全球安全觀倡導統籌維護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實現綜合安全。習近平主席強調,安全問題同政治、經濟、文化、民族、宗教等問題緊密相關,非傳統安全威脅和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一個看似單純的安全問題,往往不能簡單對待,否則就可能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困境。習近平主席還指出,要多管齊下、綜合施策,協調推進國際安全治理。既要著力解決當前突出的安全問題,又要統籌謀劃應對潛在的安全威脅。恐怖主義問題就是這種情況。它既是非傳統安全威脅,同時也同地緣政治、宗教文化、經濟發展等多種因素有關,很難有一劑良方做到藥到病除,必須綜合施策,標本兼治,久久為功。
全球安全觀倡導通過攜手共進,實現合作安全。習近平主席指出,很多問題不再局限于一國內部,很多挑戰也不再是一國之力所能應對,全球性挑戰需要各國通力合作來應對。當前,安全問題的傳導性、聯動性、跨國性越來越突出,僅靠一國單打獨斗已經無法實現自身安全,需要各國齊心協力,團結協作,合理應對,以合作謀安全、謀穩定,為創造持久安全穩定的國際環境作出貢獻。以日益猖獗的海盜問題為例,這一問題對國際航運、海上商業航線安全和有關國家的安全及經濟發展構成嚴重威脅,并且涉及國家主權、航道安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諸多因素,需要國際社會加強協調、合力應對,制定全面戰略進行預防和打擊。
全球安全觀倡導安全和發展并重,實現可持續安全。習近平主席指出,貧瘠的土地上,長不出和平的大樹;連天的烽火中,結不出發展的碩果。習近平主席還多次強調,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對世界上很多國家來說,發展就是最大的安全,是解決安全問題的總鑰匙。沒有經濟社會發展,就不可能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社會安定有序、人們安居樂業。要實現可持續安全,需要聚焦發展主題,積極改善民生,縮小貧富差距,不斷夯實安全的根基。近年來,一些國家由于戰爭沖突,人民流離失所,經濟社會發展嚴重倒退,反過來加劇本國局勢動蕩,陷入安全與發展螺旋式下降的惡性循環。
全球安全觀摒棄了零和博弈、絕對安全、結盟小圈子的陳舊觀念,致力于以系統觀念和共贏思維解決當今世界錯綜復雜的安全問題。這一安全觀秉持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下為公”的處世哲學,繼承中國共產黨長期堅持的和平發展思想,符合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初心和使命,越來越得到國際社會的積極評價和贊賞。多國人士認為,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全球安全觀內涵豐富、理念先進,符合全人類共同價值,為維護國際安全、促進世界繁榮指明了方向,有助于推動各國加強安全合作,共同創造穩定和諧的國際安全環境。
中國的全球安全觀擁有廣闊的實踐空間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開拓創新,在踐行全球安全觀方面取得豐碩成果。中國推動全球合力戰“疫”,向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派遣醫療專家組、提供防疫物資援助、分享疫情防控和診療方案,推動疫苗成為國際公共產品,為全球公共安全作出巨大貢獻。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在聯合國大會上作出力爭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莊嚴承諾,并同各國加強務實合作,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巨大貢獻。中國在新疆著力改善民生、加強法制宣傳、進行職業技能培訓,鏟除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滋生的土壤,并同其他深受恐怖主義荼害的國家積極開展反恐和去極端化交流合作,為全球反恐安全作出巨大貢獻。
身處百年變局,中國將慎終如始,堅持做好自己的事,同時繼續為踐行全球安全觀、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寧不懈努力:
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積極承擔與我國國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責任。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同時也希望世界各國都走和平發展這條道路。無論自身如何發展,中國永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范圍。我們將堅定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我們將順應世界人民的呼聲,主動適應和引領時代潮流,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承擔大國責任。
堅持推進對外安全合作,共同應對錯綜復雜的安全挑戰。中國將堅定不移在結伴不結盟原則基礎上廣交朋友,既努力推進大國安全協調與合作,又不斷拓展同周邊友好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安全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通過廣泛深入的安全合作與交流,構筑更加牢固的雙邊政治互信,支持彼此維護好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積極應對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網絡安全、海盜等全球性安全挑戰,協力打造更加堅實可靠的內外安全環境。
堅持維護多邊主義,推動全球安全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中國將堅持國際關系民主化,堅持世界上的事情由各國商量著辦,為建設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秩序提供助力。我們將堅持國際法治精神,努力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我們將發揚創新精神,積極參與全球安全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為全球治理變革提供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推動國際社會以更加有力和有效的舉措應對各類全球性安全問題。
堅持建設性介入熱點問題的政治解決,展現負責任大國擔當。中國將繼續深入參與解決朝鮮半島核、伊朗核、阿富汗、敘利亞、中東和平進程等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以平等對話彌合分歧,以談判磋商化解爭端。維護已經達成的多邊安全協議和各方共識,反對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我們將與所有愛好和平的國家一道,共同維護和塑造好這個世界的和平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