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季刊
妥處分歧,凝聚共識,共謀南海治理合作新篇章
??????? 今年是《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簽署20周年。《宣言》是中國與東盟國家關于南海問題的首份政治文件,多年來為守護南海和平穩定、推動中國與東盟國家間關系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宣言》的達成來之不易
???????20世紀90年代以來,南海問題開始成為中國同東盟對話中的一個突出議題,一些東盟國家提出與中國商談制定海上地區規則。為維護南海和平穩定,促進中國與東盟國家政治互信與合作,中方對有關提議予以積極回應。
???????2000年3月,在前期互換案文草案和雙邊溝通的基礎上,中國與東盟國家舉行首次非正式磋商。此后,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經多輪磋商,《宣言》終于達成。2002年11月4日,在領導人見證下,時任副外長王毅代表中國政府與東盟國家外長在柬埔寨首都金邊正式簽署《宣言》。
???????《宣言》的達成并非一帆風順,相關談判幾經波折,甚至一度陷入停滯。但中國和東盟國家始終胸懷大局,從地區和平穩定和各國人民福祉出發,抱持務實、合作、建設性的磋商態度,遵循“協商一致、照顧各方舒適度”的東亞模式,共商共議、群策群力,最終形成了由直接當事國通過友好協商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爭議的重要共識,明確了保持自我克制、包括禁止新占無人島礁等行為規范,規劃了各方增進互信措施和海上務實合作的優先方向。這些共識被載入《宣言》,成為《宣言》的核心和關鍵條款。
???????二、《宣言》的落實成果豐碩
???????20年來,落實《宣言》取得了切切實實的成果,體現在多個方面。
???????一是建章立制日臻完善。中國與東盟國家成立了專門的落實《宣言》高官會機制和工作組會機制,迄已分別舉行19輪和36輪會晤,成為各方商議南海問題的最主要平臺。2011年各方達成《落實〈宣言〉指導方針》,明確了《宣言》框架下海上合作開展的方式和路徑,為打開合作局面鋪平了道路。通過定期溝通,各方增進了對彼此立場的理解,強化了致力于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共同意愿。
???????二是對話協商穩步開展。根據《宣言》精神,南海當事國之間建立了形式多樣的對話合作機制,其中中國同越南建立了三個海上問題磋商工作組,同菲律賓建立了南海問題雙邊磋商機制,中方還在積極探討同馬來西亞等國建立對話機制。直接當事國通過對話協商妥處爭議是中方一貫主張,事實證明是具有地區特色、符合地區實際的有效方式,這條路要持之以恒地走下去。
???????三是海上互動總體有序。有關當事國總體能夠按照《宣言》精神冷靜理性處置有關問題。對無人居住的島礁灘沙,基本沒有采取新行動。在主張重疊海域開展活動時,盡可能避免尖銳對抗。過去20年,世界上戰火紛飛的地方不少,但南海沒有聽到槍炮聲,《宣言》自我克制條款發揮的作用顯而易見。
???????四是務實合作不斷推進。各方在海洋環保、科研、搜救、執法、航行安全、軍事互信等領域積極探討合作,實現不少“早期收獲”。各方建立了外交高官熱線平臺,達成了《在南海適用〈海上意外相遇規則〉聯合聲明》以及《未來十年南海海岸和海洋環保宣言》等重要文件。合作大大提升互信水平,為管控分歧營造了良好氛圍。
???????三、《宣言》的作用不可替代
???????《宣言》對維護南海和平穩定意義重大。《宣言》不是解決南海爭議的工具,重在為當事國解決爭議營造有利的地區環境。根據《宣言》精神,南海爭議由直接當事國通過和平談判予以解決,南海和平穩定由中國與東盟國家共同維護。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雙軌思路”。這一思路由中國與東盟國家共同首創,也是妥處南海問題的有效路徑。按照《宣言》規定,當事國還應保持自我克制,避免采取使爭議復雜化、擴大化和影響和平穩定的行動。這為防止爭議影響地區局勢確立了有效屏障。從本質上講,《宣言》是中國與東盟國家致力于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政治承諾和宣言書。
???????《宣言》為中國東盟關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南海聯通中國和周邊國家,是中國同東盟國家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特別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紐帶。《宣言》的達成和落實,確保了南海局勢的基本穩定。南海的穩定又為中國東盟關系深入發展并全面升級創造了有利條件。目前中國東盟關系已成為亞太地區最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雙方建立了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互為最大貿易伙伴,雙向投資不斷擴大,人員交往十分活躍。《宣言》為中國發展與東盟國家關系、在周邊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營造了一個不可或缺的和平穩定的地區環境,并已成為中國與東盟國家在政治安全領域開展有效合作的一項重要成果。
???????《宣言》的落實也讓世界各國普遍受益。維護南海的航行及飛越自由是中國和東盟國家在《宣言》中作出的鄭重承諾。現在每年航經南海的商船超過10萬艘,約占全球的50%,運載的海上貨物占全球的1/3。南海船舶運輸的保險費率也是全球最低之一。客觀的數據表明,南海已成為世界上航行最自由、最安全的海域之一。這是中國和東盟國家對國際社會的重大貢獻,也彰顯了《宣言》所帶來的積極成效。
???????四、《宣言》的未來落實仍需努力
???????南海面臨領土主權問題,存在海洋權益爭議,這是客觀現實。在有關問題和爭議沒有得到解決的情況下,落實《宣言》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在所難免。《宣言》簽署20年來,南海總體保持和平穩定,但也發生了一些事態。雖然這些事態經過有關國家努力得到了有效管控,但也提醒我們在全面有效落實《宣言》方面仍需付出更多努力。
???????妥處南海爭議仍是重中之重。南海爭議具有特殊復雜敏感性,牽扯歷史、法理等多層面問題,受關注度高,極易挑動民意情緒。南海當事國應繼續對有關問題和爭議保持高度敏感,把它放在雙邊關系的合適位置并加以必要管控。有關國家海上行動須保持克制,不能在非法侵占島礁、無人島礁和主張重疊海域采取單方面行動。同時,當事國之間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雙邊機制,保持經常性對話磋商,采取必要的預防性措施,這對妥善處理分歧和爭議至關重要。對于一時難以解決的爭議,可在不挑戰對方立場的前提下采取包容性辦法妥善處理。比如,中方一直倡議的共同開發思路就值得研究探討。只要各方著眼于維護南海和平穩定,著眼于地區發展繁榮,就能夠找到互利共贏,既符合國際法,也符合地區實際情況和需要的有效辦法。
???????深化海上合作應是有效手段。中國有句諺語叫“百言不如一行”,這句話放在南海局勢上同樣適用。合作項目越多,互信就越強。目前,《宣言》落實工作由各國外交部牽頭,我們應鼓勵支持各國涉海部門開展更多合作項目。如果落實《宣言》工作只停留在外交層面,不能拓展到其他部門和領域,那就落得不實,談不上全面有效落實。作為南海沿岸國,中國和東盟國家可考慮在落實《宣言》和制定“準則”的進程中逐步構建南海沿岸國合作機制,這是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對南海沿岸國的要求,也是各方的責任和義務,符合各方共同利益。世界上有閉海、半閉海合作的大量實踐,我們可以充分研究借鑒,以建設性態度和開放包容姿態,深入探討南海治理方案。
要守住排除域外干擾的底線。近年來,國際地區形勢發生一系列變化,大國博弈加劇,地緣政治突出。某些域外大國企圖利用南海問題為其戰略服務,煽風點火,挑撥離間,渲染爭議,給落實《宣言》帶來挑戰。無數的歷史教訓已一再證明域外勢力介入地區事務只能帶來混亂和災難。地區國家必須保持高度清醒,堅定排除外界干擾,堅持辦好本地區自己的事情,心無旁騖落實好《宣言》,把本地區命運牢牢掌握在地區國家自己手中。
???????五、早日達成“南海行為準則”是大勢所趨
???????20多年前,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初衷是制定“南海行為準則”,后由于種種原因改為制定《宣言》,但各方在《宣言》中明確表示要朝最終達成“準則”的目標努力。2013年,中國與東盟國家在落實《宣言》框架下啟動“準則”磋商,近年來不斷取得階段性進展。2017年各方就“準則”框架達成共識。2018年形成“準則”單一磋商文本,并確定了三輪審讀的磋商架構。2019年“準則”案文一讀提前完成,并進入二讀階段。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中國同東盟國家以靈活方式保持溝通,有效維護了“準則”磋商勢頭。2021年6月,各方在中國重慶舉行了疫情以來首次實體高官會,同意以線上方式恢復“準則”案文磋商。此后,各方舉行了5輪線上磋商,推動案文二讀取得積極進展。今年5月,各方在柬埔寨暹粒舉行了疫情以來首次線下磋商。目前,“準則”磋商正穩步推進。
???????早日達成“準則”符合中國與東盟國家共同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中國與東盟國家有意愿、有能力實現這一目標。展望未來的“準則”,它源于《宣言》,是落實《宣言》的重要舉措,同時將在《宣言》基礎上更進一步,是《宣言》的擴大版和加強版。“準則”將符合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并保障域外國家的合法權益。
???????近年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后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這兩個重要倡議為我們新形勢下更好守護南海的和平、促進南海的發展指明了方向。20年前,中國與東盟國家抓住歷史機遇,簽訂了《宣言》,為南海的和平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20年來,南海出現過陰霾,經歷過風浪,但最終都能云開霧散、重歸平靜,這離不開《宣言》發揮的重要作用,離不開中國與東盟國家的互信與合作。展望未來,中國與東盟國家應繼續堅定不移地維護《宣言》的宗旨原則,繼續堅定不移地踐行《宣言》的各項條款,恪守《宣言》精神,推進“準則”磋商,合力書寫南海合作治理新篇章,共同把南海建設成為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合作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