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tdfvt"></address>

<sub id="tdfvt"></sub>

      <form id="tdfvt"></form>
        <form id="tdfvt"><dfn id="tdfvt"><mark id="tdfvt"></mark></dfn></form>

            <span id="tdfvt"><dfn id="tdfvt"><mark id="tdfvt"></mark></dfn></span>

                <form id="tdfvt"></form>

                  <form id="tdfvt"><listing id="tdfvt"><mark id="tdfvt"></mark></listing></form>

                    <address id="tdfvt"></address>

                    <address id="tdfvt"></address>
                    <sub id="tdfvt"><dfn id="tdfvt"><mark id="tdfvt"></mark></dfn></sub>
                    <form id="tdfvt"><var id="tdfvt"><ins id="tdfvt"></ins></var></form>
                      <form id="tdfvt"><dfn id="tdfvt"><mark id="tdfvt"></mark></dfn></form>

                      <thead id="tdfvt"><var id="tdfvt"></var></thead>

                      《外交》季刊

                      推進中國新能源事業高質量發展

                      呂建中  中國石油集團國家高端智庫研究中心專職副主任、學術委員會秘書長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消費及進口國。近年來,中國堅定不移推進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建設,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實現跨越式發展,取得了諸多歷史性成就,不僅新能源裝機規模穩居全球首位,發電量占比穩步提升,而且發電成本快速下降,基本進入平價無補貼發展的新階段。2022年,中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比超過了50%,清潔能源消費占比已達到26%。

                      新能源,主要指可再生能源,是綠色低碳能源,是中國多輪驅動能源供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保障能源安全、改善能源結構、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十四五”時期,中國能源事業將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面臨著既要推動實現“雙碳”目標,又要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雙重責任。這其中,做好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是關鍵。堅持先立后破、以立為先,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夯實對傳統能源的安全可靠替代基礎尤為重要。

                      一、新能源實力和貢獻不斷增強

                      在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長河中,“破”與“立”的循環總是在不斷重復。能源作為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和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同樣經歷了“破”與“立”的轉換和革命。傳統化石能源的主要特點是高碳、資源不可再生、容易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而以風電、光伏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在自然界中循環再生,區域分布廣泛,且具有清潔、綠色、低碳特征。因此,大力發展新能源已成為全球能源轉型、應對氣候變化、保障能源安全的重大戰略方向。

                      考慮到能源供應安全保障和公平可及的需要,在傳統能源退出之前,應當先把新能源“立”起來,并做到能夠安全可靠替代。新能源發展要先“立”起來,必須有足夠的建設規模、生產能力、輸送網絡及配套設施。同時,通過規模化發展,實現規模經濟和降低成本,擴大利用普及,最終構建起以新能源為核心的現代能源體系。在過去10年里,全球太陽能和風能裝機規模年均增速達20%,發電量已占發電總量的一成以上,同時太陽能、陸上風能發電的價格分別下降了約90%和70%。

                      中國的新能源發展成效顯著,裝機規模穩居全球首位,發電量占比穩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已基本進入平價無補貼發展的新階段。2021年,中國可再生能源利用總量約7.5億噸標準煤,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14.2%。其中,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2.48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29.8%;新能源年發電量突破1萬億千瓦時,風電和光伏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首次超過10%,達到11.8%。截至2021年底,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累計裝機突破10億千瓦,達到10.63億千瓦,占總發電裝機容量的44.8%,其中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均超過3億千瓦,分別達到3.91億千瓦、3.28億千瓦和3.06億千瓦,分別連續17年、12年和7年穩居全球首位;生物質發電裝機3798萬千瓦,連續4年穩居全球首位。

                      2022年,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勢頭更加迅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全面推進,全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1.52億千瓦,占國內新增發電裝機的76.2%,成為新增電力裝機的主體。到2022年底,可再生能源裝機已超過了煤電裝機規模,在全部發電總裝機占比上升到47.3%;年發電量2.7萬億千瓦時,占新增發電量的81%,占全社會用電量的31.6%。其中,風電和光伏年發電量首次突破1萬億千瓦時,接近全國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可再生能源在保障能源供應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但是,必須看到,相對于巨大的能源消費需求總量,中國新能源開發利用規模依然不足,而且風光發電“靠天吃飯”,存在著密度低、間歇性、不穩定的缺陷,機組有效工作時間短,一旦遭遇極端天氣,還會嚴重影響出力。因此,要瞄準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的目標,創新新能源開發利用方式,進一步加快大規模發展,提高發電裝機占比。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費總量要達到10億噸標準煤左右,約占一次能源消費18%;可再生能源年發電量達到3.3萬億千瓦時左右,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實現翻倍。

                      中國新能源事業的高質量發展,為應對氣候變化、推進綠色發展、增進民生福祉做出了重要貢獻。2022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相當于減少國內二氧化碳排放約22.6億噸,出口的風電光伏產品可為其他國家減排二氧化碳約5.7億噸,合計減排二氧化碳28.3億噸,約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二氧化碳減排量的41%。中國積極推進城鄉有機廢棄物等生物質能清潔利用,促進人居環境改善;積極探索沙漠治理、光伏發電、種養殖相結合的光伏治沙模式,推動光伏開發與生態修復相結合,實現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與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相得益彰。扎實推進無電地區電網延伸,有效改善210多個國家級貧困縣群眾生產生活用電條件。積極實施可再生能源獨立供電工程,累計讓上百萬無電群眾用上綠色電力。2012年以來,貧困地區累計開工建設大型水電站31座,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移民脫貧致富作出貢獻。創新實施光伏扶貧工程惠及415萬戶貧困戶,每年產生發電收益180億元,相應安置公益崗位125萬個,光伏扶貧已成為中國產業扶貧的精品工程和十大精準扶貧工程之一。

                      二、進一步提高新能源的增量

                      檢驗新能源發展成效的關鍵性指標是新能源在能源供應和消費中的占比,也就是對傳統能源的有效替代。2022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到全社會用電量的31%以上,其中風電、光伏發電量超過了1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3.8%,這意味著火電依然是電力供應的主力軍。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就要使新能源的角色從能源電力消費增量補充轉為增量主體,在能源電力消費中的占比快速提升。按照中國政府的規劃目標,“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量在全社會用電量增量中的占比要超過50%,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力總量和非水電消納責任權重分別達到33%和18%左右,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

                      現有電力系統對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接網和消納的適應性不足,是制約新能源有效供應能力的掣肘。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就地就近消納、加快外送通道建設、探索多渠道儲能等。要加大力度規劃建設以大型風光電基地為基礎、以其周邊清潔高效先進節能的煤電為支撐、以穩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為載體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做到既大規模開發,也高水平消納,更保障電力穩定可靠供應。同時,全面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和靈活性,著力提高配電網接納分布式新能源的能力。發揮電網企業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中的平臺和樞紐作用,積極接入和消納新能源,加大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水電擴機、抽水蓄能、太陽能熱發電、綠電制氫等項目建設力度,提升新型電力系統對高比例新能源的適應能力。提高配電網智能化水平,著力提升配電網接入分布式新能源的能力。加強新能源發電終端直接利用,擴大新能源多元化非電利用規模,推動新能源規模化制氫利用,多措并舉提升新能源利用水平。

                      另外,穩妥推進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交易。支持新能源項目與用戶開展直接交易,鼓勵簽訂長期購售電協議。在電力現貨市場試點地區,鼓勵新能源項目以差價合約形式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完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制度。科學合理設定各省區市中長期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做好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制度與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的銜接。建立完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考評指標體系和獎懲機制。建立完善調峰調頻電源補償機制、儲能成本回收機制等。

                      三、走多能互補的能源轉型之路

                      能源轉型是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基本方向是:傳統能源清潔化、清潔能源規模化、多種能源綜合化。同時也要強調傳統能源與新能源多能協同互補,發揮各自稟賦優勢,形成安全、穩定、可靠的能源供應保障體系。

                      首先,大力推動發展“風光水火儲”和“源網荷儲”一體化。通過優先利用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發揮水電、煤電調節性能,適度配置儲能設施,推動風光互補、水火互濟等多能互補,源網荷儲協同發展,提升電力系統的靈活調節能力,既有利于發揮新能源富集地區優勢,又可以實現清潔電力大規模消納。

                      其次,加快新能源與建筑、交通、工業等行業融合發展。在具備條件的工業企業、工業園區,加快發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等新能源項目,支持工業綠色微電網和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建設,推進多能互補高效利用,開展新能源電力直供電試點,提高終端用能的新能源電力比重。推動太陽能與建筑深度融合發展。完善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技術體系,壯大光伏電力生產型消費者群體。到2025年,公共機構新建建筑屋頂光伏覆蓋率力爭達到50%;鼓勵公共機構既有建筑等安裝光伏或太陽能熱利用設施。加快“新能源+交通”等融合發展項目推廣應用。在公路沿線邊坡、服務區、加油站等區域開展“光伏+”等新能源分布式開發和就近利用,推動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提高綠氫在工礦區、港區、船舶、重點產業園區使用比例。

                      再者,引導新能源與社會生產生活方式深度融合。開展綠色電力交易試點,推動綠色電力在交易組織、電網調度、價格形成機制等方面體現優先地位,為市場主體提供功能健全、友好易用的綠色電力交易服務。建立完善新能源綠色消費認證、標識體系和公示制度。完善綠色電力證書制度,推廣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加強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有效銜接。加大認證采信力度,引導企業利用新能源等綠色電力制造產品和提供服務。鼓勵各類用戶購買新能源等綠色電力制造的產品。

                      中國政府已經明確,將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制度,進一步促進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同時,科學有序推動能耗雙控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優化完善調控方式,加強碳排放雙控基礎能力建設,健全碳排放雙控各項配套制度,為建立和實施碳排放雙控制度積極創造條件。要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升經濟發展的“含金量”“含綠量”,降低“含碳量”。

                      四、積極推動構建現代能源體系

                      能源是現代社會的重要物質基礎和動力。圍繞能源生產、消費等,形成了一套完整能源體系,包括產業、市場、技術、制造以及政策、法規等,是現代經濟和社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現代能源體系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綠色產業、綠色市場、綠色金融、綠色消費、綠色法規政策等,實現能源供需的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為此,中國需要從以下五個方面發力。

                      一是增強能源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性和穩定性,加快構建新能源產業體系。包括從戰略安全、運行安全、應急安全等多個維度,加強能源綜合保障能力建設。到2025年,全國綜合生產能力達到46億噸標準煤以上,更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用能需要。

                      二是推動能源生產消費方式綠色低碳變革,加快構建現代能源市場體系。重點是做好增加清潔低碳能源供應能力的“加法”和減少能源產業鏈碳排放的“減法”,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能源消費模式,到2025年,將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

                      三是提升能源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構建能源創新體系。進一步發揮好科技創新引領和戰略支撐作用,增強能源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新能源產業數字化和智能化升級,推動能源系統效率大幅提高,全面提升能源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四是增強能源治理效能,加快構建適應能源綠色清潔轉型發展的政策法規體系。持續深化新能源領域的“放管服”改革,提高項目審批效率,優化新能源項目接網流程,健全新能源相關公共服務體系,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加快現代能源市場建設,更多依靠市場機制促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同時,完善支持新能源發展的財政金融政策等。

                      五是深化國際合作,加快構建全球新能源合作伙伴體系。作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場和設備制造國,中國持續深化可再生能源領域國際合作。水電業務遍及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光伏產業為全球市場供應了超過70%的組件。可再生能源在中國市場的廣泛應用,有力促進和加快了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進一步推動了世界各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加速了全球能源綠色轉型進程。特別是,近年來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可再生能源項目投資額呈現持續增長態勢,積極幫助欠發達國家和地區推廣應用先進綠色能源技術,為高質量共建綠色“一帶一路”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address id="tdfvt"></address>

                      <sub id="tdfvt"></sub>

                          <form id="tdfvt"></form>
                            <form id="tdfvt"><dfn id="tdfvt"><mark id="tdfvt"></mark></dfn></form>

                                <span id="tdfvt"><dfn id="tdfvt"><mark id="tdfvt"></mark></dfn></span>

                                    <form id="tdfvt"></form>

                                      <form id="tdfvt"><listing id="tdfvt"><mark id="tdfvt"></mark></listing></form>

                                        <address id="tdfvt"></address>

                                        <address id="tdfvt"></address>
                                        <sub id="tdfvt"><dfn id="tdfvt"><mark id="tdfvt"></mark></dfn></sub>
                                        <form id="tdfvt"><var id="tdfvt"><ins id="tdfvt"></ins></var></form>
                                          <form id="tdfvt"><dfn id="tdfvt"><mark id="tdfvt"></mark></dfn></form>

                                          <thead id="tdfvt"><var id="tdfvt"></var></thead>
                                          aigao视频在线观看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