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季刊
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 共創世界和平與安全美好未來
今天的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已經成為時代的主旋律,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但天下遠不太平,霸權主義、強權政治、零和博弈仍未退出歷史舞臺,戰爭沖突、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層出不窮。人類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美好理想與現實之間仍存在著巨大鴻溝。面對這樣的形勢,習近平主席鮮明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這一思想傳承人類智慧,呼應時代律動,有著博大精深的理論內涵、豐富生動的實踐基礎、廣闊持續的發展空間,在完善全球治理、維護世界安全等攸關世界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上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略。當前,國際社會正努力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共同安全秩序,積極倡導合作、包容、開放理念,這與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要義高度契合。
一、以更加寬廣長遠的視野促進國際合作
真誠合作、互利共贏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的根本途徑,也是世界愛好和平力量孜孜以求的重大課題。中國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主張以合作取代對抗、以共贏取代獨占,正是對人類社會美好追求的時代回應。當前,國家間的聯系更趨緊密,攜手共進的需求更加突出,迫切需要我們深化對增進合作的認識與思考。
首先,崇尚合作應成為當今時代的生存法則。歷史上,國家間的合作往往是權宜之計、策略之需;與一方的合作常常是為了與另一方的對抗。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各國利益相互交融,安全威脅復雜聯動,惟有合作才能抵御安全風險、實現共同發展。加強國際合作,不能再是一個國家利己行為的手段工具和投機選項,而應成為帶有強制性的生存法則和時代要求。
其次,推進合作更需要世界大國的戰略自覺。馬克思、恩格斯曾深刻闡述,人類文明交往是一個不斷趨于自覺的過程。通過國際合作實現持久和平,就必須增進各國推進合作的戰略自覺。在此歷史進程中,大國的意愿和行動具有重要的引領示范作用。當前,中國積極推動構建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持續推進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深入發展,努力打造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伙伴關系。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大國之間無論守成發展和新興發展,都應秉持更加主動的戰略自覺,不斷深化務實合作,共同應對風險挑戰。這不僅是大國必須擔負的獨特歷史責任,更是符合自身利益、順應時代要求的必然選擇。
第三,深化合作要摒棄一方獨占的利益要求。真誠合作是相向而行的結果,互諒互讓是真誠合作的前提。任何國家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必須兼顧他國關切,甚至需要在一些問題上作出妥協、付出代價。早在上世紀50年代,中國政府就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其實質就是反對恃強凌弱,把增進本國利益建立在侵占他國利益之上。這一思想根植于中華民族“兼愛非攻”的優秀文化,也是從中國近代百年深重苦難中發出的正義呼聲。當前中國政府積極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強調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成為積極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近年來在朝核問題上,中方做了最大的努力和付出,承擔了最大的責任和壓力,維護了半島總體穩定局面。在南海問題上,中國面對持續挑釁侵權,長期保持克制忍讓,堅持以對話方式處理爭端,對維護局勢穩定作出了突出貢獻。我們真誠希望相關國家與中方一道,共同擔起積累互信、確保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的責任。
二、以更加豐富深刻的內涵增進相互包容
包容是東西方普遍贊美和追崇的人文情懷。莎士比亞說過,“包容如同天上的細雨滋潤著大地。”中國文化歷來推崇“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哲理。隨著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發展,多種文明同生共存、不同發展道路齊驅并進已成為鮮明的時代特征。習近平主席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論述中強調,不同文明和國家要“互學互鑒,兼收并蓄”,“推動人類文明實現創造性發展”。包容應超越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轉化為各國深化合作、增進和諧的動力源泉。
要始終保持對國際力量發展變化的正常心態。從歷史上看,世界各國的發展變化往往牽動國際戰略格局演變,常常容易產生誤解,甚至是引發戰爭的重要誘因。要擺脫這一歷史慣性,特別需要發展中大國與守成大國的共同努力。對于發展中大國來說,要始終堅持和平發展道路,通過自身發展促進世界繁榮穩定;對于守成大國來說,要以正常的心態客觀包容看待發展中大國的發展,避免戴上有色眼鏡。近年來,中國高舉和平發展旗幟,依靠全體人民的艱苦奮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建設成就。中國的發展一不靠對外掠奪,二不靠損害他國利益,用世界9%的耕地和6%的淡水,解決了全球近20%人口的吃飯問題。與此同時,中國人均GDP排在世界80名后,僅為美國的1/7,按照聯合國每天低于2美元的標準,還有近2億人口要脫貧,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國仍屬發展中國家。盡管如此,有的國家仍把中國的發展看成威脅,對中國的發展倍感焦慮,有的人甚至堅持對華遏制戰略。此等不正常的心態與包容精神完全背道而馳,任其發展,勢必增加國家間的猜疑對立,甚至導致國際社會的緊張動蕩。
要不斷深化多方參與、兼容并蓄的對話交流。不同文明因包容而多彩,因交流而豐富;包容是交流的動力,交流又增進了包容。當今世界,各國日益重視對話交流,但不平等現象仍普遍存在,國際話語權、仲裁權受到操控,發展中國家、窮國、弱國利益時常受到侵害。這種現象影響了交流和互信,更妨礙了包容精神的培育和發展。我們主張,國家和民族不分大小、貧富、強弱,都有謀求發展、共享繁榮的平等權利,各國應在平等相待基礎上,通過廣泛參與、兼容并蓄的對話交流,尊重相互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既講歷史、又講現實,妥善處理分歧。惟有如此,才能將包容精神物化為加強戰略信任與合作的實際行動,造福全人類。
要持續擴大廣泛多元、增進理解的平臺機制。當前,國際上各種交流平臺機制種類繁多,但不少都具有結盟性、排他性,或以意識形態區分、或以發展水平劃界;更有甚之,西方戰略界近有人提出加強以西方價值觀為內核的國際機制建設,建議用七國集團取代包容性更強的二十國集團。這種做法違背包容精神,有損公平正義,加深誤解誤判。我們反對狹隘封閉、由少數國家決定多數國家命運的治理模式,主張建立全面開放、廣泛多元的交流機制。
三、以更加公正合理的標準引領和諧開放
近代以來,全球開放進程不斷加快,促進了世界的繁榮發展,但不公正、無規則現象時有發生,既有恃強凌弱,也有以小訛大,給地區和全球穩定帶來干擾挑戰。我們主張對全球開放背景下的國際行為進行反思,更好地體現國際法精神和公認的國際關系準則,努力實現公正合理、和諧有序的開放。
要公正合理踐行國際規則。合理制定和公正踐行國際法規是和諧開放中實現全球治理的要義,是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基石。一直以來,中國都是現行國際法規的堅定維護者和踐行者,按照國際法規基本準則,已同14個鄰國中的12個國家徹底解決陸地邊界問題,與越南完成北部灣海域劃界。但近期所謂的南海仲裁案卻混淆是非、顛倒黑白。臨時仲裁庭作出所謂最終裁決,完全是在某些大國的操控唆使下,菲律賓背信棄義非法訴訟、臨時仲裁庭非法裁決的一場鬧劇,不具備任何法律效力,中方絕不會接受和承認。這個訴訟和裁決打著國際法的幌子,嚴重違背國際仲裁一般實踐,完全背離《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促進和平解決爭端的目的及宗旨,嚴重損害《公約》的完整性和權威性,嚴重侵犯中國作為主權國家和《公約》締約國的合法權利,是不公平和不合法的,是對公正合理踐行國際規則的極大損害。個別國家采取合則用、不合則棄的雙重標準,既不承認、不遵守相關國際法規,卻又打著維護國際法的旗號充當所謂“裁判”,這種虛偽的行為更是對國際法精神的違反和侵害。我們認為,遵守和維護國際法和國際關系準則,關鍵是要堅決維護相關國際法理和規則的合理性、公正性、系統性。中國和其他大多數國家一樣,希望有一個更加公平公正的國際法體系,各國都能夠嚴格遵守國際法規則,為進一步優化全球開放秩序、實現共同和平發展提供有效的法治基礎。
要公正合理解決現實矛盾。公平公正解決國家間的矛盾紛爭,是確保平等開放交流的必要前提。地區熱點問題大多有復雜的歷史經緯和現實成因,只講歷史或者只講現實,都很難找到公正合理、能為大家接受的結論和解決辦法。只有將歷史與現實結合起來,才能看清癥結、化解紛爭。例如,在南海問題上,中國既遵循歷史,明確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擁有充分的歷史和法理依據;也著眼現實,上世紀80年代初就從大局出發,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維持了南海的和平與穩定。歷史已經并將繼續證明,這一主張將是解決南海爭端最現實、最可行、最有效的思路。同時我們也認為,在尊重歷史和現實問題上,國家無論大小都負有同樣重要的責任,大國不能以大欺小,中國從來沒有以大欺小;小國也不能無理取鬧。17年前,菲律賓將軍艦擱淺在仁愛礁,一再承諾將其拖走,至今言而無信,甚至還背信棄義提出非法訴訟。是誰在滋事生非、無理取鬧?事實勝于雄辯。
要公正合理判斷是非曲直。混淆是非曲直,必然導致強者恃強、弱者失據,公平對等的互動開放無從談起。在國際交往中,我們始終從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發,公正合理地制定政策。但有的國家卻完全根據自己的利益取舍歪曲事實,甚至搞雙重標準。近年來,個別國家一方面以所謂“維護南海航行和飛越自由”為名,調集大量軍事力量進入南海地區,大肆炫耀武力,對南海和平穩定構成嚴重威脅,另一方面卻對中國在自己領土上不得不進行的正當建設橫加指責。少數別有用心的人還歪曲中國的國防政策和軍隊建設發展,無端指責中國“以武謀霸”。實際上,中國軍隊的建設水平還遠遠落后于世界先進國家軍隊,中國軍人人均軍費只有6萬多美元,與美日等數十萬美元相差甚遠。中國已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常”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貢獻的維和經費已上升到世界第二位。當前,中國正努力推動建設與中國國際地位相稱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必將為地區和平與世界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軍隊時刻牢記枕戈待旦、捍衛和平的職責,深切期盼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愿景。困難的風浪再高也不能湮滅美好的憧憬,猜疑的海面再寬也不能遮蔽遠大的胸懷。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是崇高而艱巨的事業。不管征程多么曲折漫長,只要各國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以更加包容的氣度、更加開放的胸襟,建設性參與國際安全事務,努力尋求各國安全利益的最大公約數,就一定能夠有效應對各種問題和挑戰,防戰爭禍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