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季刊
深刻把握全球反恐形勢新特點,積極書寫反恐國際合作新篇章
和笙 國際問題研究員
恐怖主義是當今世界最主要的全球性非傳統安全威脅,有效反恐是全球治理最為緊迫的任務之一。當前,國際反恐形勢復雜嚴峻,對國際地區安全穩定構成嚴重威脅。中國深受恐怖主義之害,同時也是國際反恐事業的重要參與者和貢獻者,致力于維護國際地區和平穩定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一、 當前國際反恐形勢
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全球有90多個國家發生過恐怖襲擊。今年1-10月,全球發生恐襲事件近1800起。西方某國領導人甚至表示,全球已進入“超級恐怖主義時代”。當前反恐形勢有以下幾個突出特點:
一是恐怖活動手段更加多樣。恐怖勢力加大輸入極端思想和施暴手段,導致無恐怖組織背景、自我極端化的“獨狼”式恐怖分子明顯增多。空襲對象從軍政部門等“硬目標”向集會人群、交通設施等防范薄弱的“軟目標”轉移。恐襲方式從炸彈襲擊、槍殺和綁架人質等手段向持刀砍殺、駕車碾殺等簡單化、低成本手法轉變,恐怖分子用一把刀、一桿槍、一輛車甚至一個改裝的高壓鍋都能實施恐襲。
二是恐怖威脅呈全球化、網絡化、就地化態勢。極端組織在西亞戰場節節敗退,轉而全力在全球策動恐襲,籍此緩解正面戰場壓力。亞、歐、美三大洲恐怖襲擊多系極端組織直接策劃實施或受其間接蠱惑煽動所致,并被其搶先認領。
三是外國恐怖作戰分子回流問題日益突出。隨著國際社會加大軍事打擊,中東地區的大批外國恐怖作戰分子開始加速向世界各地流竄、回流。這些人熟悉當地特別是原籍國情況,實戰經驗豐富,思想激進極端,逃避追蹤、打擊的意識和能力較強,或伺機制造恐怖襲擊,或秘密傳播暴力極端思想,如同不定時隱形炸彈,防不勝防。
四是恐怖主義同特定問題相互作用,復雜難解。近年來,國際恐怖勢力越來越多介入地區熱點問題,使反恐問題同熱點問題相互關聯,緊密纏繞。敘利亞危機延宕五年,為恐怖勢力坐大創造了條件。阿富汗和解進程舉步維艱,恐怖活動持續延燒。涉恐熱點問題走向已成為國際反恐形勢發展的重要變量,推動解決熱點問題攸關反恐成敗。
二、 反恐形勢日益嚴峻的原因
“9.11”事件之后,國際社會更為重視應對恐怖主義威脅,各國紛紛加大了反恐力度。但近年來國際恐怖主義活動愈演愈烈。有關原因值得深思。
從現實情況看,首先,暴力極端思想的傳播速度明顯加快。國際恐怖勢力大肆宣傳極端思想,導致暴力極端主義在全球播種蔓延,激活大批“休眠”恐怖組織,催生更多外國恐怖作戰分子和“獨狼”式恐怖分子,加劇國際反恐形勢惡化。暴力極端思想正在引導恐怖主義走向“人人可能施暴”的危險境地。其次,網絡恐怖主義為禍愈演愈烈。恐怖組織利用網絡影響廣、傳播快、使用易、監管難的特點,大大提高了宣傳、招募和行動能力,縮短了恐怖活動的周期,助推國際恐怖活動大幅增長。通過互聯網發布暴恐音視頻也是“東突”恐怖勢力宣揚極端思想、傳授制恐制爆技術、煽動極端分子實施暴恐活動的主要途徑。第三,反恐國際合作成效不彰。近年來,反恐國際合作有所升溫,但受大國博弈、地緣政治及各自反恐戰略等因素制約,反恐國際合作始終難以形成有效合力。
從深層次看,一方面,經濟社會困境是根源。世界發展不平衡問題導致一些國家和地區極端主義情緒滋長,形成蘊育恐怖主義的溫床。特別是當前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社會階層分化嚴重,年輕人失業率高企,弱勢群體容易受極端主義腐蝕滲透。另一方面,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重要誘因。一些大國勢力在西亞北非推行價值觀外交,肆意干涉別國內政,埋下仇恨種子,激化了同伊斯蘭激進勢力的矛盾。
可以預見,恐怖襲擊高發齊發的態勢短期內難以改觀。
三、 中國為國際反恐事業所做貢獻
中國同許多國家一樣是恐怖主義的受害者。中國面臨的最直接最現實恐怖主義威脅來自以“東伊運”為代表的“東突”恐怖勢力,打擊“東伊運”是中國開展反恐國際合作的重要關切。“東伊運”是聯合國安理會認定的國際恐怖組織,近年來煽動、策劃、實施多起針對中國境內目標的暴恐事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同時,該組織也越來越多對中國在海外的機構和人員施襲。
“東伊運”恐怖分子不僅為禍中國,也在西亞、中亞、南亞、東南亞等地四處流竄,伺機生事作亂,對世界多個國家構成現實安全威脅。打擊“東伊運”已成為國際反恐斗爭的重要一環,有關國家針對“東伊運”的限制和打擊力度正在加大。今年7月15日,英國政府將“東伊運”列入更新的“被禁止的恐怖組織” 名單。美國也通過中美元首杭州峰會成果清單形式對“東伊運”恐怖組織定性予以再確認。許多國家紛紛表示,聯合國安理會把“東伊運”列為恐怖組織對其具有法律約束力。
值得注意的是,“世維會”等“東突”勢力在個別西方國家十分活躍,打著“民主”、“人權”、“宗教”、“自由”的旗號,騙取當地政府和民眾的支持,并頻繁開展不同形式的反華分裂活動。事實證明,該組織與“東伊運”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中國是國際反恐事業的重要參與者和貢獻者。中國堅決打擊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致力于加強同國際社會的反恐合作。我們以新安全觀為引領,踐行中國理念和方案。首先,堅持聯合國在反恐合作中的中心地位和主導作用,主張各國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反對“雙重標準”,堅決推動落實聯合國《全球反恐戰略》及安理會反恐決議,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國際反恐體系。第二,堅持綜合施策、標本兼治理念,加強源頭治理,防患于未然;同時突出重點,堅決推動政治解決地區熱點問題,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尋求最持久、可持續的解決方案。第三,反對將恐怖主義與特定國家、民族和宗教掛鉤,堅決推動不同文明平等對話交流,加強人文溝通,營造有利于開展反恐國際合作的大環境。
中國積極引領國際社會在反恐前沿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在近年來網絡恐怖主義助推國際恐怖組織迅速坐大,打擊網絡恐怖主義成為反恐國際合作當務之急的背景下,今年10月21日,中國外交部在北京舉辦了“全球反恐論壇”框架下第二次打擊網絡恐怖主義研討會。論壇成員等44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以及國內外一些互聯網企業和相關學術機構代表與會。會議深化了各方對網絡恐怖主義危害的認識,凝聚了合作打擊網絡恐怖主義的意愿,探討了打擊網絡恐怖主義的務實措施,取得積極成果。本次研討會是中國向國際社會提供安全領域公共產品的一次重要外交實踐,受到廣泛好評。
展望未來,中國將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與各國利益共享,責任共擔,休戚與共,共同遏制恐怖主義泛濫,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中國將繼續搭建更多反恐國際合作平臺,加強與各有關方的交流與溝通,深化雙多邊反恐合作。中國將繼續以聯合國為中心,推動國際社會形成反恐合力。中國將加大在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合作、“全球反恐論壇” 等多邊框架下的反恐合作,維護發展中國家安全利益,為全球反恐合作注入更多“正能量”。中國將繼續與國際社會一道,以合作共贏為導向,以共享安全為目標,共同書寫反恐國際合作新篇章,共同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全球安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