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季刊
深化中俄全面戰略協作 共同譜寫合作共贏新篇章
桂從友 ? 外交部歐亞司司長
回首2016年,國際格局加速調整變化,國際力量對比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外交順應國際形勢發展變化大勢,攻堅克難、開拓進取,以更加堅定、自信和穩健的姿態應對一系列風險與挑戰,開創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的新局面。
俄羅斯是最早、也是迄今唯一與我建立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大國。在雙方領導人的親自關注和大力推動下,中俄關系在2016年保持高水平發展,取得一批令人矚目的重要合作成果。雙方隆重慶祝《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15周年和建立戰略協作伙伴關系20周年。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5次會晤,發表3份重量級聯合聲明,就雙邊關系下階段發展和重點合作領域、共同維護全球戰略穩定、促進網絡信息安全等達成重要共識。兩國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深化,人文交流紅紅火火。雙方就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保持密切溝通協調,攜手捍衛國際法權威,推動熱點問題政治解決進程。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已成為維護國際和平穩定的一塊壓艙石。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中俄關系的發展成果并非一時一日之功。在過去三、四百年間,特別是近1個世紀以來的交往中,兩國關系走過了不平坦的歷程。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后期,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和中國人民一道,消滅了日本關東軍主力軍,加速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滅亡。兩國人民在共同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戰斗中,用鮮血凝成了深厚的友誼。中國人民也永遠記得蘇聯人民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最終勝利所作的重要貢獻。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后,蘇聯為新中國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大量無私援助,特別是幫助中國建設了156個工業項目,為新中國奠定了工業基礎。后來隨著雙方交往中出現一些復雜情況和問題,中蘇兩國、兩黨關系惡化,以致形成了30年冷戰對抗局面。冷戰結束后,中俄兩國領導人深刻總結中蘇關系發展的經驗教訓,從世界和平發展的大勢出發,高瞻遠矚,摒棄冷戰思維,實現中蘇關系正常化,并推動中俄關系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1992年雙方相互視為友好國家,1996年建立戰略協作伙伴關系,2001年簽署《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2011年建立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就任國家主席4天后,應普京總統盛情邀請,把友好鄰邦和戰略協作伙伴俄羅斯作為第一個出訪的國家,足見中方對發展中俄關系的高度重視。2014年2月,習近平主席又應普京總統邀請,專程赴索契出席冬奧會開幕式,這是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出席國際奧運會,也是習近平主席連續兩年將俄羅斯作為年度首訪國。2014年5月,普京總統應習近平主席邀請訪華,兩國元首簽署并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榮、世代友好的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進入新階段。
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高水平發展的主要標志是:
——雙方政治和戰略互信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兩國徹底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4300多公里的共同邊界成為連接兩國人民友誼的紐帶。《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將世代友好的和平理念以法律形式確立下來。兩國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問題上相互堅定支持,雙邊關系中不存在任何政治敏感問題。中俄互為最可信賴的戰略伙伴和好朋友。
——兩國高層交往和各領域合作機制健全并不斷完善。雙方建立了元首年度互訪、總理年度定期會晤、立法機關年度交往機制,成立了投資、能源、人文、經貿、軍技、安全、地方等涵蓋各領域的副總理級合作委員會,各部門間交往與磋商機制完備。雙方還成立了統籌協調民間交往的中俄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因應雙邊關系發展需要改組建立中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遠東及貝加爾地區政府間委員會、中國長江中上游地區與俄羅斯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地方合作理事會。兩國政府多數主管部門之間也建立了密切的磋商交流機制。中俄關系發展具有牢固的機制保障。
——兩國積極對接各自發展戰略。兩國元首達成中俄發展戰略對接和“一帶一路”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的重要共識,積極開展國際產能合作,能源、投資、高科技、金融、基礎設施、農業等各領域合作發展迅速,現代化和科技創新含量不斷提升。田灣核電站成為中俄核能合作的典范項目,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正在建設,聯合研制遠程寬體客機和重型直升機有利于提升兩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中小企業合作、電子商務等新興領域合作后來居上。蓬勃發展的各領域合作為中俄關系發展增添強勁動力。
——兩國關系的社會民意基礎日益鞏固。雙方成功舉辦國家年、語言年、青年友好交流年、旅游年、媒體交流年等國家級大型人文主題年活動。兩國人員往來每年超過300萬人次,中國赴俄游客數量超百萬,連續多年保持俄最大外國游客客源國地位。雙方互設文化中心,成立聯合大學,兩國留學生交流規模達7萬余人。兩國民眾對對方國家的語言、文化越來越感興趣,相互了解與友誼與日俱增。發展中俄友好合作關系成為兩國人民的共同心聲和愿望。
——兩國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開展密切戰略協作。中俄同為世界主要大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新興市場國家,都主張堅決捍衛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原則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倡導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雙方在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亞信等國際多邊框架內密切協調配合,共同倡導建立了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和中俄印等多邊機制并努力推動其發展,全力維護中亞、東北亞等共同周邊的和平穩定。中俄都主張,對話協商是化解分歧的有效方式,政治談判是解決爭端和沖突的唯一途徑。雙方聯合推動伊朗核問題妥善解決,積極推動朝核、敘利亞等熱點問題的政治解決進程。
——兩國合力應對全球安全威脅和挑戰。中俄都認為,一國的安全不能建立在損害別國安全的基礎上,應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致力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同安全。中俄堅決捍衛二戰勝利成果和國際公平正義,絕不允許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復活,堅決反對單方面發展并在世界各地部署戰略反導系統。面對日益嚴峻的分裂主義、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威脅,中俄主張反恐要標本兼治,加強協調,建立全球反恐統一戰線。
蘇聯解體后的20多年來,中俄關系之所以能夠始終保持高水平健康穩定發展并取得豐碩成果,首先得益于雙方著眼兩國共同利益和世界和平發展大勢,創造性地選擇了最適合兩國關系發展的道路——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基礎上,發展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榮、世代友好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
中俄互為最大鄰國,共同邊界長達4300多公里。鄰不寧則家難安。雙方相互關系如何,對兩國各自國家安全和發展環境具有關鍵影響。歷史一再證明,對于中俄這兩個搬不走的鄰居,無論結盟還是對抗,都不是兩國相處的最佳模式,無法實現長久和平安寧。堅持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建立共同繁榮、世代友好的睦鄰友好合作關系,最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長久的生命力。
中俄都是新興市場國家,都處于發展振興的關鍵階段,擁有相似的發展目標,在地緣、人才、市場、資源、技術等方面有較強的互補性。兩國在良好政治關系的基礎上,不斷加強各領域全方位合作,既是互通有無,又是強強聯合,能夠助力彼此發展振興,實現互利共贏。
中俄都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維護地區及世界和平穩定方面擁有廣泛共同利益,肩負重任。雙方有責任、有義務加強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全面戰略協作,共同推動多邊主義進程,推動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這是兩個大國應有的擔當和必須承擔的歷史使命。
中俄關系20多年來健康穩定發展,還得益于雙方始終秉持一系列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創新精神、原則和理念。這些精神、原則和理念不僅成為指導中俄關系長遠發展的領航標,也為大國、鄰國間和諧相處,為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提供了有益模式和實踐。
一是結束過去,開辟未來。1989年,鄧小平同志和時任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達成“結束過去、開辟未來”的重要共識。結束過去不意味著忘記歷史,而是全面汲取經驗,深刻總結教訓,不走回頭路,不重蹈覆轍,著眼開辟兩國關系發展的新未來。這展現了兩國領導人的政治智慧和遠見,成為中蘇關系正常化和以后中俄關系順利發展的指針。
二是相互尊重,平等互信。相互尊重是國與國打交道的前提,主權平等是數百年來國與國規范彼此關系最重要的準則。中蘇關系在50年代后期惡化,根本原因也是背離了平等原則。冷戰結束后,中俄關系實現了平等,雙方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基于高度互信和共同利益開展平等合作,都不做強加于對方的事,都尊重對方國家和人民的自主選擇,時時、事事、處處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三是相互支持,合作共贏。中俄達成“四個相互堅定支持”的共識,堅定支持對方維護本國核心利益的努力,堅定支持對方走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堅定支持對方發展振興,堅定支持對方把自己的事辦好。雙方都主張以鄰為伴、與鄰為善,都視對方的發展為本國發展的機遇,真誠希望對方國家發展得更好、人民生活得更好。雙方都視對方為主要合作伙伴,發展合作著眼長遠,倡導共贏共享,不謀求單贏,不做一錘子買賣,更不做損害對方利益的事。同時,中俄關系和雙方合作不是排他、封閉的,具有廣泛的開放和包容性,雙方都愿意共同與其他方開展合作,與此同時,中俄合作基于兩國自身的內在需要,基于世界和平與發展大勢,不針對第三方,也不受第三方影響,因為任何針對第三方或受制于第三方的合作都是不穩定的,也是不可持續的。
四是互學互鑒,友好協商。中俄作為有著不同歷史、傳統和文化的兩個大國,合作領域廣泛,人員交往頻繁,在具體合作中不可避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但雙方都能從兩國關系發展大局和兩國人民友好感情出發,本著互學互鑒、友好協商、相互照顧和考慮彼此關切的原則妥善處理合作中出現的問題,尋求互利共贏的解決方案。同時,雙方重視從實踐中汲取經驗教訓,采取預防性措施,防患于未然,并積極尋求建立避免和及時有效化解具體合作領域分歧的長效機制,這是兩國關系成熟的一個重要體現。
步入2017年,世界經濟低迷形勢未減,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暗流涌動,國際政治格局也面臨一系列不確定和復雜因素。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從兩國關系長遠發展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出發,達成中俄關系“三個不變”的重要共識:無論國際和地區形勢怎么變,雙方堅持鞏固和深化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方針不會變,致力實現兩國共同發展振興的目標不會變,攜手捍衛國際公平正義和世界和平穩定的決心不會變。這“三個不變”的重要共識充分表明了中俄持續深化彼此關系與合作、共同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的堅定目標和決心,戰略引領兩國關系未來發展方向。新形勢下,兩國原有的全方位合作格局要長期堅持,合作領域需乘勢深化,戰略協作的維度和深度應進一步拓展。中俄關系唯有越來越好,越來越實,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才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
——要持續深化政治和戰略互信。中俄關系達到今天的高水平,是雙方幾代人共同努力奮斗的結果,對兩國、對世界都極其重要和珍貴。牢固的相互信任、堅定的相互支持是雙邊關系的重要基石。但互信絕非一勞永逸的事情,需要在兩國關系發展的全過程中與時俱進地不斷培育、積累和增進,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予以關注。雙方將充分利用兩國領導人交往機制和完備的合作平臺,就兩國大政方針、內外政策、發展戰略等重大問題坦誠深入溝通交流,加大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上的相互支持力度,增信釋疑,確保從戰略、全局和長遠角度審視和發展中俄關系,確保任何情況下始終牢牢把握住中俄關系向前發展的戰略方向,防止有人離間干擾中俄關系。
——要下大力氣推進經濟利益交融。雙方將繼續圍繞兩國元首達成的兩國發展戰略對接和“一帶一路”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共識,創新合作思路和模式,全面深化經貿、投資、能源、地方、高科技等各領域合作,推動商品貿易向聯合研制、聯合生產、聯合運用轉變,推動戰略性大項目合作取得更多實際成果。將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農業合作作為今后兩國發展合作的潛力股精心培育,激發市場活力和潛力,營造新的合作增長點。在合作過程中,雙方各部門將更加注重從戰略和大處著眼,積極研究新情況新問題,本著開拓創新精神,為兩國企業合作提供政策性支持和服務。雙方還將進一步理順人員往來方面的問題,方便人員合法、有序往來,為擴大務實合作發展創造便利條件。相信中俄利益交融將進一步深化,兩國關系的物質紐帶將進一步加固。同時,中俄兩國的全方位互利合作也必將進一步帶動整個歐亞大陸乃至更廣范圍的互聯互通、基礎設施等領域合作,有力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實現各方普惠和共贏。
——要進一步筑牢民心工程。人民之間的感情培養不是朝夕之功,需要通過雙方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長期工作才能更加顯現效果。今年正值中俄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成立20周年,雙方將更多發揮其作為中俄民間交往主渠道的作用,廣泛調動民間力量參與中俄經貿、人文、地方等各領域合作,以點帶面,在兩國社會各界大力弘揚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榮、世代友好的精神,進一步鞏固中俄關系的社會和民意基礎。雙方將繼續大力推動兩國青少年增進相互了解,不斷擴大相互留學規模,讓中俄友好的接力棒代代相傳。雙方將繼續辦好中俄媒體交流年,推動兩國媒體積極宣傳報道兩國關系和各自發展成就,打破西方對國際輿論的把持,塑造對中俄兩國公正的國際輿論環境。
——要攜手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新年伊始,習近平主席在日內瓦全面、深刻、系統闡述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主張共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偉大進程。中俄構建新型國家關系的成功實踐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一脈相承,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有益探索。雙方有責任、有義務繼續深化全面戰略協作,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推動對話協商和政治解決,在經濟合作中推動合作共贏,不斷強化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程中的示范作用,與各方一道,為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2017年是中國發展進程中的關鍵一年。中國共產黨將召開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十三五”規劃將全面深入推進。2017年也將是世界人民為克服困難和挑戰、追求和平與發展不懈奮斗的一年。中國古詩云,“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俄羅斯諺語道,“大船必能遠航”。中俄作為全面戰略協作伙伴和世界大國,將繼續揚起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之帆,在兩國元首戰略引領下,不斷深化全面戰略協作,堅定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多邊主義的維護者,推動兩國關系繼往開來,與國際社會一道,共同譜寫友誼與合作的新篇章。